时间: 2025-04-26 21: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3:34
原文展示: 村僻无人到,安居似野僧。柴门交岸竹,茅屋带溪藤。煮粥宜杂稻,分茶间老菱。百年堪乐此,生计日相仍。
白话文翻译: 在偏僻的村庄无人造访,我安居于此,生活简朴如同山野中的僧人。柴门旁是交错的岸边竹林,茅屋被溪边的藤蔓环绕。煮粥时宜加入杂稻,分茶时偶尔加入老菱。这样的生活百年也乐得其所,生计日复一日地继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昱,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崇尚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该诗描绘了作者在偏僻村庄的宁静生活,反映了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或远离尘嚣的时期,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偏僻村庄的宁静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村僻无人到,安居似野僧”一句,即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随后的“柴门交岸竹,茅屋带溪藤”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这种宁静的生活环境。最后两句“百年堪乐此,生计日相仍”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愿意长久维持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通过描绘偏僻村庄的宁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愿意长久维持的决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安居似野僧”一句,作者将自己比作什么? A. 山野中的僧人 B. 城市中的隐士 C. 乡村的农夫 D. 寺庙的和尚 答案:A
诗中“柴门交岸竹,茅屋带溪藤”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城市景象 B. 宁静的乡村生活 C. 热闹的市集 D. 繁忙的农田 答案:B
诗中“百年堪乐此”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