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7:23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唐代〕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在夹着河水的苍山之间,路向东延伸,
东南的山峦豁然开朗,大河奔流而过。
寒冷的树木依稀可见,远处的天空外,
夕阳时隐时现,在波涛中闪烁。
孤独的村庄,几年来屹立于伊河岸边,
一只大雁在初晴的日子里,迎着北风降落。
为了寄托对洛桥上游宦朋友的思念,
扁舟虽不系,心却与友人相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紫阳,擅长写诗和散文。其诗风清新婉约,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行舟至黄河之际,寄情于自然景物,同时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向往。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黄河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眼前辽阔的视野,情感也在壮阔的景色中得到了扩展。寒树、夕阳、孤村等意象充满了孤寂与思念的情感,尤其是“夕阳明灭乱流中”的描写,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借景抒情,通过一只雁的飞落,表现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最后两句“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则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尽管舟船没有系缆,但诗人的心与友人始终紧密相连。这种心灵的共鸣,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孤独感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夹水苍山”的意思是:
A. 山在水边
B. 水在山边
C. 山是苍翠的
D. 水是清澈的
“夕阳明灭乱流中”中的“明灭”是指:
A. 太阳从天上掉下来
B. 夕阳的变化
C. 水流的动荡
D. 天空的变化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官场的无奈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