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7:41
圣贤随遇即成都,仰止宗师谒故居。
面揖光风江渚还,心涵霁月海天舒。
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守亡今有书。
共立斜阳归去晚,当年与点意何如。
这首诗表达了对圣贤的钦佩与追思。诗人认为,圣贤的智慧与品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得到体现,正如成都这座城市。诗人来到宗师的故居,心中充满敬仰。面对江边的美景,诗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境;他的心如同月光清澈,海天之间心旷神怡。艺术的创作源于心灵的自得,过去没有画作的限制,如今却有书籍的传承。最后,诗人和友人在夕阳下归去,感慨当年与宗师的交流与意境又如何呢?
作者介绍:阳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前人的追思。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对宗师故居的拜访,诗人借此机会回顾过往,思考人生的意义,并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圣贤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感悟。起首两句通过“随遇即成都”,将圣贤的智慧与当下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强调无论身在何处,真正的圣贤都能与环境融为一体。而“仰止宗师谒故居”则显示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内心感受,清风与明月的意象相得益彰,表达了心灵的宁静与开阔。这种心境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用“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守亡今有书”来阐述艺术创作的自由与个人内心的自得,强调了内心的丰富与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通过“共立斜阳归去晚”,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感慨与圣贤的交流,反思自己与先贤之间的关系。整首诗在意境上极具层次,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历史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对圣贤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自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本诗中提到的“宗师”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古代的圣贤或名师
C. 朋友
“共立斜阳归去晚”中的“斜阳”象征什么?
A. 光明
B. 时间流逝
C. 美好回忆
“道未守亡今有书”中的“书”指的是什么?
A. 书籍的传承
B. 个人的经历
C. 诗人的作品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