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晓起四山积雪

《晓起四山积雪》

时间: 2025-05-04 01:48:10

诗句

寒透重衾可折胶,雨声瑟瑟风飕飕。

安排雪句吟春晓,果见青山尽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8:10

原文展示:

寒透重衾可折胶,雨声瑟瑟风飕飕。安排雪句吟春晓,果见青山尽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早晨,厚重的被子都快被冻裂,雨声淅淅沥沥,风声呼啸。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吟咏着雪中的景象,果然看到青山都披上了白色的雪衣。

注释:

字词注释:

  1. 寒透:寒气透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 重衾:厚重的被子,用来抵御寒冷。
  3. 折胶:形容被子因寒冷而变得僵硬,似乎可以折断。
  4. 瑟瑟:形容雨声细小而频繁的样子。
  5. 飕飕:形容风声,轻快而有劲。
  6. 安排:安排、组织,指创作和吟咏。
  7. 雪句:指描绘雪的诗句。
  8. 春晓:春天的早晨。
  9. 白头:意指山头被雪覆盖,变成白色。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白头”一词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白雪覆盖的情景,暗含自然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咏物、抒情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寒冷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积雪和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晓起四山积雪》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冬春交替时节的自然美景。开头两句以“寒透重衾可折胶”引入,直接表达出严寒的早晨,厚重的被褥已无法抵挡刺骨的寒风,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雨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早晨的交响乐,极具动感。诗的后半部分“安排雪句吟春晓”,诗人通过吟咏雪的句子,表现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遐想,恰如其分地将春天的气息与冬天的严寒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春天的希望。最后一句“果见青山尽白头”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青山被白雪覆盖,形成了极为美丽的画面,既展现了冬天的沉静,也暗示了春天的来临。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透重衾可折胶:重衾因寒而透,形象地描绘出寒冷的程度。
  2. 雨声瑟瑟风飕飕:雨声与风声的交织,传达出清晨的寒意与孤寂感。
  3. 安排雪句吟春晓:诗人通过吟咏雪的句子,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4. 果见青山尽白头:最终看到白雪覆盖的青山,形成美丽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声瑟瑟风飕飕”,通过音韵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雪、雨、风赋予了声音与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和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寒中的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轮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严冬,带有孤寂与寂静之感。
  2. :象征纯洁与希望,隐喻春天的来临。
  3. 青山:代表自然的常青,象征生命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透重衾可折胶”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早晨
    • C. 炎热的夏季
  2. “果见青山尽白头”中的“白头”指的是什么?

    • A. 青山被雨淋湿
    • B. 青山覆盖了白雪
    • C. 青山上长满了白色的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阳枋的《晓起四山积雪》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描绘春天与自然变化的主题,但阳枋更侧重于冬春交替的细腻刻画,而杜甫则通过战争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春天的期盼,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含烟·河桥柳 更漏子·春夜阑 恋情深·玉殿春浓花烂熳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鹧鸪天(寿定庵运管兄) 满江红(寿壑相) 祝英台近(赋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撇的词语有哪些 琼崖 力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连汉 打顺风锣 包含沽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摧山搅海 立陶宛人 一丸可封 私字儿的字 又字旁的字 酒食地狱 东坡诗体 无情无义 洋洋盈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