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思义吟

《思义吟》

时间: 2025-05-07 19:03:07

诗句

小人固无知,唯以利为视。

君子固不欺,见得还思义。

思义不愿死,见利或忘生。

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3:07

原文展示:

思义吟 邵雍 〔宋代〕 小人固无知,唯以利为视。 君子固不欺,见得还思义。 思义不愿死,见利或忘生。 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

白话文翻译:

小人原本就无知,只看重利益。 君子坚守诚信,得到东西时仍思考道义。 思考道义不愿牺牲,见到利益可能忘记生命。 这两种态度的产生,是公平与不公平的根源。

注释:

  • 固:原本,本来。
  • 无知: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 利:利益,好处。
  • 视:看重,重视。
  • 不欺:不欺骗,诚实。
  • 见得:得到,获得。
  • 思义:思考道义,考虑是否符合道德。
  • 愿:愿意,情愿。
  • 或:可能,有时候。
  • 忘生:忘记生命,不顾生死。
  • 二者:指“思义”和“见利”两种态度。
  • 平之与不平:公平与不公平。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道德的思考。这首《思义吟》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行为态度,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和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小人与君子在面对利益时的不同态度。小人只看重利益,缺乏道德判断,而君子即使在得到利益时也会思考是否符合道义。诗中“思义不愿死,见利或忘生”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坚守道义,宁愿牺牲也不违背原则;另一种是为了利益可能不顾生命。最后两句“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指出了这两种态度是公平与不公平的根源,强调了道义在社会和个人行为中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 首句“小人固无知,唯以利为视”,直接指出小人的无知和唯利是图的特点。
  • 次句“君子固不欺,见得还思义”,对比君子的高尚品质,即使在得到利益时也不忘思考道义。
  • 第三句“思义不愿死,见利或忘生”,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两种极端反应。
  • 最后两句“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总结了前文的对比,指出了这两种态度是公平与不公平的根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小人与君子的对比,突出了道义的重要性。
  • 排比:“思义不愿死,见利或忘生”,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道义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行为态度,揭示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不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的影响。

意象分析:

  • 利:象征着物质利益,是小人追求的目标。
  • 义:象征着道德原则,是君子坚守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人固无知”中的“固”是什么意思? A. 坚固 B. 原本 C. 固定
  2. 诗中“君子固不欺”中的“不欺”是什么意思? A. 不欺骗 B. 不欺负 C. 不轻视
  3. 诗中“思义不愿死”中的“思义”是什么意思? A. 思考意义 B. 思考道义 C. 思考利益
  4. 诗中“见利或忘生”中的“或”是什么意思? A. 或者 B. 或许 C. 有时

答案:

  1. B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本诗主题相近。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也表达了对道德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比,本诗更加具体地描述了小人与君子的行为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邵雍诗集》
  • 《论语》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简田升之时升之赴金陵 简航禅师 贾动之盍簪堂红梅欲发作此问讯 寄翟密州 寄曾公卷 寄印老并招壁公 寄因胜观老 寄夷白坦然 寄相之并示坰 寄天牖元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好好交 麻字旁的字 望风而遁 包含莺的词语有哪些 嘁嘁嚓嚓 包含爽的词语有哪些 汗出洽背 阿世取容 谷实 足字旁的字 燕余 包含瘖的词语有哪些 唯一无二 显德 言行相副 臼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