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9:55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中描绘了莪(蓼莪)这种植物的生长,借此引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怀念和感慨。首句提到“蓼蓼者莪”,表达了莪的繁茂;接着用“匪莪伊蒿”强调并非其他植物,接着转入对父母的哀叹,指父母为我辛劳付出。后面几句反复提到父母的苦心,表达出对其辛苦养育的感激与惋惜。
最后几句则是对命运的无奈,感叹无父无母的孤立无援,感受到人生的艰辛与不公,表达出对抚育之恩的愧疚与无法回报之痛。
《蓼莪》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初期,诗歌多以民间口头传唱为主,风格质朴、情感真挚。
此诗表达了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感激与惋惜,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无私奉献的感人场景。
《蓼莪》是一首深情的古诗,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巧妙地引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思考,情感真挚、细腻。诗中反复提到“哀哀父母”,不仅表现出对父母辛劳的感激,更是对生命苦难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运用重复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尤其是“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这一句,直击人心,表现出失去亲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读来令人心痛。
诗中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南山的风声与民众的生活形成对比,突显出个体的渺小与无奈,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忆,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苦难的深刻反思,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蓼蓼者莪”指的是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哀哀父母”是为了表达什么?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