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

时间: 2025-05-02 14:15:22

诗句

林下居虽陋,花前饮却频。

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5:22

原文展示: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 林下居虽陋,花前饮却频。 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居住虽然简陋,但在花前饮酒却频繁。 世间那些无忧无虑的乐趣,恐怕都属于闲散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下:指隐居的地方。
  • 陋:简陋。
  • 频:频繁。
  • 无事乐:无忧无虑的乐趣。
  • 闲人:闲散无事的人。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诗中表达的是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达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寄给三城王宣徽的作品,表达了他隐居生活的闲适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间无忧无虑乐趣的向往。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首句“林下居虽陋”,表达了隐居环境的简朴,但并不感到贫乏或不满,反而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情怀。次句“花前饮却频”,通过“花前”与“饮却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享受。末句“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则进一步强调了闲散生活的乐趣,认为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只属于那些闲散之人,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下居虽陋”:诗人描述自己隐居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并不感到不满,反而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情怀。
  2. “花前饮却频”:诗人频繁地在花前饮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享受。
  3. “世间无事乐”:诗人认为世间那些无忧无虑的乐趣,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4. “都恐属闲人”:诗人认为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只属于那些闲散之人,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林下居虽陋”与“花前饮却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享受。
  • 象征:“花前”象征自然美景,“饮却频”象征生活的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对世间无忧无虑乐趣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下:象征隐居的地方。
  • 花前:象征自然美景。
  • 饮却频:象征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林下居虽陋”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简陋生活的不满 B.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 C. 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答案:B

  2. 诗中“花前饮却频”中的“频”是什么意思? A. 频繁 B. 偶尔 C. 一次 答案:A

  3. 诗中“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向往 B. 诗人对闲散生活的满足 C.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邵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邵雍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和人赋双鱼花) 踏莎行 其二 暮春 踏莎行 松花江望雨 踏莎行·燕昭王碣石宫 踏莎行 盛元嘱题晦窗吟草 踏莎行 新燕 踏莎行 风劲小舟可危,倩乡民道行山中三十馀里,暮宿衡岳道院 踏莎行 戊子新正与金水邵林小聚引之遥约同赋 踏莎行 咏宦途无定 踏莎行·一九九七年十月,忽得日英电告,克正以肺癌弃世,不胜震悼,哀吟当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海外 手巧 民变蜂起 热切 内开头的成语 裘马轻狂 刀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丛轻折轴 糸字旁的字 钟漏并歇 惠风和畅 丿字旁的字 题念 千疮百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