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宜阳城二首

《过宜阳城二首》

时间: 2025-05-02 09:56:39

诗句

六国区区共事秦,疲於奔命尚难亲。

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39

原文展示:

过宜阳城二首 邵雍 〔宋代〕

六国区区共事秦,疲於奔命尚难亲。 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六国虽然都向秦国屈服,但疲于奔命仍然难以亲近。为何要屠杀天下半数人,难道关东就没有一个英雄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 区区:形容词,表示小、少。
  • 共事秦:共同侍奉秦国,指六国向秦国屈服。
  • 疲於奔命:形容忙于应付,非常疲惫。
  • 尚难亲:仍然难以亲近。
  • 杀尽半天下:指秦国屠杀大量人民。
  •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即六国的领土。

典故解析:

  • 六国共事秦:反映了战国末期六国相继被秦国征服的历史背景。
  • 杀尽半天下:暗指秦国的暴政和残酷统治,如秦始皇的大规模屠杀和焚书坑儒等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秦国暴政的批判和对六国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六国共事秦的描述,揭示了战国末期的政治局势和六国的无奈。诗中“疲於奔命尚难亲”一句,既表达了六国对秦的屈服,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挣扎。后两句“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则强烈批判了秦国的暴政,同时寄寓了对英雄的期待和对正义的呼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六国区区共事秦”,通过“区区”一词,表达了六国在秦国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 第二句“疲於奔命尚难亲”,用“疲於奔命”形容六国的困境,而“尚难亲”则暗示了六国与秦国之间的隔阂。
  • 第三句“如何杀尽半天下”,直接批判了秦国的暴政,用“杀尽半天下”这一夸张手法,强调了秦国的残酷。
  • 第四句“岂是关东没一人”,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期待,暗示关东地区并非没有反抗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夸张:“杀尽半天下”是一种夸张手法,用以强调秦国的暴政。
  • 反问:“岂是关东没一人”通过反问,增强了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秦国暴政的批判和对英雄的期待。通过对比六国的无奈和秦国的暴政,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英雄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国:象征着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混乱。
  • 秦:象征着暴政和残酷。
  • 关东:象征着反抗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国区区共事秦”中的“区区”是什么意思? A. 很大 B. 很小 C. 很多 D. 很少
  2. 诗中“杀尽半天下”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六国的困境 B. 秦国的暴政 C. 关东的英雄 D. 六国的无奈
  3. 诗中“岂是关东没一人”表达了什么? A. 关东没有英雄 B. 关东有很多英雄 C. 关东的英雄很少 D. 关东的英雄很多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批判了秦国的暴政。
  • 李白《古风·其十九》: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赞美,表达了对正义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牧《阿房宫赋》与邵雍《过宜阳城二首》:两者都批判了秦国的暴政,但杜牧更侧重于对具体事件的描写,而邵雍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史记》:提供了战国末期和秦国的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斜阳留照有馀红 诉衷情·茫茫云海浩无边 厅前柳·晚秋天 菩萨蛮·东皇不受人间俗 菩萨蛮·西风又老潇湘树 浣溪沙·雪絮飘池点绿漪 柳梢青·红紫凋零 鹧鸪天·烟霭空濛江上春 风入松·溪山佳处是湘中 永遇乐·秋满衡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必据我 薇垣 昧昧芒芒 计功补过 竭智尽忠 豕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诸凡 金粉豪华 秃宝盖的字 量瓶 包含悠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裒沓 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