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时间: 2025-04-24 10:57:10

诗句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57:10

原文展示

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话文翻译

这朵白莲多么容易被其他艳丽的花卉所掩盖,这花真是与瑶池相配。
它一定心中有怨恨,但无人能觉察,清晨的月光和微风中,它似乎要悄然落下。

注释

  • 素花:指白色的花,素指洁白、朴素。
  • 别艳:指其他艳丽的花卉,别指他者,艳指色彩鲜艳。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常与美丽的花卉联系在一起。
  • :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怨恨或不满。
  • 月晓:月光明亮的清晨。
  • 欲堕时:形容白莲在风中摇曳,似乎要落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字子美,号白云,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尤其擅长描绘花卉和山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龟蒙游访名胜、欣赏自然之时,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被遗忘与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白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莲的孤独与清丽,反映了自身的心境。诗的开头“素花多蒙别艳欺”,直接点明了白莲的处境,尽管它洁白无瑕,却常常被其他艳丽的花朵所掩盖,象征着在众多繁华中被忽视的美。接着,诗人将其与“瑶池”相联系,说明白莲的独特之美,正如仙境中的花朵,超脱尘世的纷扰。

第三句“还应有恨无人觉”,进一步深化了白莲的情感世界,它的美丽与孤独交织,内心的怨恨无人能觉察,令人感到惋惜。最后一句“月晓风清欲堕时”,描绘出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白莲在月色和微风中似乎要飘落,象征着脆弱的美丽和命运的无常。这种情感的渗透,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孤独和美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花多蒙别艳欺”——白莲的洁白常被其他艳丽花朵掩盖,显现出它的无奈。
  2. “此花真合在瑶池”——白莲的美丽与瑶池相得益彰,暗示其高洁的品质。
  3. “还应有恨无人觉”——白莲内心的怨恨无人知晓,揭示出它的孤独。
  4. “月晓风清欲堕时”——在清晨的宁静中,白莲似乎要随风而落,象征其脆弱与美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莲比作瑶池中的花,突显其绝美与孤独。
  • 拟人:赋予白莲人的情感,表达其内心的怨恨。
  • 对仗:如“月晓风清”与“欲堕时”的对仗,使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孤独与美的深刻思考,白莲虽美却常被忽视,象征着在繁华喧嚣中被遗忘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 白莲:象征纯洁、高雅,与世俗喧嚣相对立。
  • 瑶池:代表理想的美好境界,暗含对美的追求。
  • 月晓:象征宁静与清新,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莲在诗中被什么所掩盖?

    • A. 其他白花
    • B. 艳丽的花卉
    • C. 绿叶
  2. “此花真合在瑶池”中的“瑶池”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的池塘
    • B. 传说中的仙境
    • C. 乡村水塘
  3. 诗中白莲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怨恨
    • C. 满足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陆龟蒙的《白莲》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陆龟蒙更侧重于美的脆弱与被忽视的主题,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陆龟蒙传略》

相关查询

杭州祝涛头二首 酬相公再游云门寺 避暑二首 武夷山仙城 送陈司马 送寒岩归士 天台独夜 员峤先生 题伍员庙 八月十五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奇逸 上下无常 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筌拾 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目字旁的字 霞裙月帔 包含苴的词语有哪些 坐筹帷幄,决胜千里 角字旁的字 积谗磨骨 馬字旁的字 眑眑 以人废言 怕惧 厄字旁的字 两贤相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