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03
满庭芳 和敏庵韵
作者:张伯驹
燕子来时,清明过后,无人寂寞庭园。
沈阴天气,小雨逗轻寒。
花外流莺啼处,看新绿草长如毡。
思前事,酒空余泪,旧恨减新欢。
年年,春似客,暗随流水,又到人间。
只可惜浑非镜里朱颜。
转眼乱红无迹,芳菲去,欲别还难。
斜阳晚,一帘飞絮,独自绕池阑。
燕子在清明节后飞来,庭院里无人,显得格外寂静。
阴沉的天气中,小雨轻轻落下,带来一丝寒意。
在花丛外,黄莺啼鸣的地方,看看新绿的草长得像毡子一样。
回想往事,酒杯空空,泪水流淌,旧日的仇恨渐渐减轻,新欢却又难以取代。
年复一年,春天像个客人,默默随流水而来,又回到人间。
可惜的是,自己已不再是镜中那美丽的容颜。
转眼间,花瓣纷飞无踪,芳菲已去,离别却又是那么艰难。
夕阳西下,飞絮飘舞,我独自一人绕着池边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8年-1969年),字寿华,号竹斋,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其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著称,常在诗词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近现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与情感。
张伯驹的《满庭芳 和敏庵韵》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变化。开头的“燕子来时,清明过后”,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又略显孤寂的庭院,春天的到来并未带走内心的寂寞。小雨轻轻打在庭院上,阴沉的天气与细雨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花外流莺啼处,看新绿草长如毡”,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流莺啼鸣,草长如毡,然而即便是这样美好的景象,诗人却依旧陷入对往事的追忆。通过“思前事,酒空余泪”,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与失落,酒是欢乐的象征,而“空余泪”则暗示着失落和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春天的短暂,“年年春似客,暗随流水,又到人间”,春天似乎是一位不受欢迎的客人,年复一年到来,却总是匆匆离去。诗人对自身的美丽也有感叹,“只可惜浑非镜里朱颜”,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复杂心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生中的失落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燕子与流莺的出现,传达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气息,而酒则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既是欢乐的象征,也暗示着对失去的追忆。春天的短暂性则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酒空余泪”中的“酒”象征什么?
A. 失落
B. 欢乐
C. 忧伤
D. 思念
诗中提到的飞絮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时光的流逝
C. 美丽的容颜
D. 离别的惆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伯驹与杜甫的诗作都涉及春天的主题,但张伯驹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个人情感的变化,聚焦于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展现出更为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