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曾仲躬侍郎同登伏龟二绝

《次韵曾仲躬侍郎同登伏龟二绝》

时间: 2025-05-04 01:31:04

诗句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

刘郎句里登临眼,压倒三江二水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04

原文展示: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刘郎句里登临眼,压倒三江二水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淮的青翠山峦环绕着,手掌轻轻探望着碧绿的鳞片在台殿上闪烁。诗中提到刘郎的诗句,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感觉压倒了三江和两条河流的气势。

注释:

  • 带束:形容山峦青翠如带,束缚了一片江淮的景致。
  • 江淮:指的是长江与淮河,表示大江南北的交汇。
  • 翠岫:青翠的山峰,描绘自然的美丽。
  • 掌窥:用手掌遮住眼睛向外看,形象地表现出观察的姿态。
  • 碧鳞:形容台殿上光彩夺目的样子,暗指华丽的建筑。
  • 刘郎:指的是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以登高吟咏著称。
  • 压倒三江二水:意指诗句的豪迈气势,超越了江河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远,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以诗歌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淮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开头的“带束江淮翠岫围”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山峦环绕,似乎将诗人包围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接下来的“掌窥台殿碧鳞差”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台殿风光的细致观察,仿佛把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刘郎的诗句,暗示了诗人对诗歌的追求与对伟大诗人的敬仰。这里的“登临眼”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在壮丽山河中,诗歌所能达到的情感共鸣和精神高度。

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带束江淮翠岫围:背景描绘,显示出江淮壮丽的自然景观。
  2. 掌窥台殿碧鳞差:细致观察的动作,表现出对美的感知。
  3. 刘郎句里登临眼:引入刘长卿的诗句,表达对伟大诗人的向往。
  4. 压倒三江二水诗:诗的壮阔气势,显示出诗歌的力量与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岫围”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压倒”表现出诗句的豪迈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引入诗歌,表达了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淮:象征广阔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交汇。
  • 翠岫: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碧鳞:暗示华丽和高贵的建筑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带束江淮翠岫围”的意象主要指什么?

    • A. 美丽的山川
    • B. 诗人的内心
    • C. 城市的繁华
  2. “刘郎”在诗中代表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的主题,均以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然而,杜甫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范成大则更加关注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莲花 咏桂 杏花 赠张左虞都尉 落花八首 烛泪 应制题扇 立春日赐百官春饼 春词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其不意 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以乱易暴 舌字旁的字 一来二去 长谈 几字旁的字 跋开头的成语 走字旁的字 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用 厉响 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香狸 壅阻 屮字旁的字 落汤鸡 包含蓊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