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庭

《洞庭》

时间: 2025-04-30 05:31:59

诗句

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

湖深有龙蛰,山静少人行。

似与真仙约,都无世俗情。

鸟啼猿叫歇,轩乐有余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1:59

原文展示:

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
湖深有龙蛰,山静少人行。
似与真仙约,都无世俗情。
鸟啼猿叫歇,轩乐有余声。

白话文翻译:

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广阔得让人惊叹,湖水之中有着如同修眉般的山影映出。湖水深邃,似乎潜藏着龙的栖息,山间宁静,几乎无人行走。这里似乎与神仙有约,世俗的情感在此消失殆尽。鸟儿叫声和猿猴的鸣叫渐渐停息,只有乐声仍在空中回荡。

注释:

  • 镜面:比喻湖面平静如镜。
  • 千顷阔:形容湖面广阔,面积非常大。
  • 修眉:形容山影如同修饰过的眉毛,优美而柔和。
  • 龙蛰:传说中龙在水中潜伏,形容湖水深不可测。
  • 真仙:指神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轩乐:天上的乐声,指空中悠扬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焘,字子华,号双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焘游历洞庭湖时,湖光山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李焘的《洞庭》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首联通过“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描绘出湖面的平静与山影的柔美,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湖深有龙蛰,山静少人行”不仅强调了湖的深邃与山的静谧,更将读者带入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

“似与真仙约,都无世俗情”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淡泊与超脱,似乎在这里,时间与空间都被凝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的“鸟啼猿叫歇,轩乐有余声”则在宁静之中又增添了一丝动感,乐声的余韵仿佛是在提醒人们,尽管身处静谧之中,但生命的乐趣依然存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深刻体现了宋代词人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镜面千顷阔”:湖面如镜,形容其广阔无垠。
  2. “修眉一带横”:山影如眉,形容山的柔和与美丽。
  3. “湖深有龙蛰”:湖水深邃,似乎藏有神秘的生物。
  4. “山静少人行”:山中宁静,几乎无人打扰。
  5. “似与真仙约”:似乎与神仙有约定,强调超凡的境界。
  6. “都无世俗情”:没有世俗的牵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7. “鸟啼猿叫歇”:鸟叫与猿鸣渐渐停止,营造宁静的氛围。
  8. “轩乐有余声”:乐声余音绕梁,充满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镜面”比喻湖面平静,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示了一种理想的归隐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面:象征宁静与广阔。
  • 修眉:象征优雅与美丽。
  • 龙蛰:象征神秘与深邃。
  • 鸟啼猿叫:象征生命的存在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镜面千顷阔”所指的是什么?

    • A. 湖面
    • B. 天空
    • C. 山脉
  2. “湖深有龙蛰”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神秘力量
    • C. 友谊
  3. 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态度是?

    • A. 依恋
    • B. 超脱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李焘的《洞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焘更强调湖面与山的静谧,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山林的幽静和人的孤独感。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欣赏》
  • 《李焘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草行 虞美人(赠李士美) 虞美人 其三 虞美人 其四 虞美人 柳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同徐敬可看林家紫牡丹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三 石榴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膏 辰字旁的字 撼山拔树 包含衢的成语 齐开头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诡言 包含替的成语 染开头的成语 朱门绣户 志传 斤字旁的字 守死善道 嗣纂 力字旁的字 淹荠燎菜 丹魃 见缝就钻 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