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7:21
寄题安福刘道协涌翠楼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
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
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
一浪抛云入天半,众浪翻空湿银汉。
砰轰打到栏干前,天跳地踔乾坤颠。
主宾拍手呼钓船,定眼看来还不然,
只是南北几点山。
此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涌翠楼”的读书台,它坐落在南山与北山之间,环境优美如同青玉雕刻而成。北边的山更为壮丽,犹如碧海翻腾的波浪。楼边有位高人,名叫刘子,他的楼阁被南北两座山围绕。在醉意中,他引领客人攀登楼顶,惊讶地发现平地上涌动着翠绿的浪涛。浪潮似乎将云彩抛向天空,翻滚的浪花湿润了银河。轰鸣声传来,仿佛要冲撞栏杆,天地之间似乎都在动摇。主宾们欢呼着呼唤钓船,定睛一看,原来不过是南北的几座高山而已。
“涌翠楼”是一个虚构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知识的追求。刘道协作为高人,他的存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还代表着当时士人的风雅生活。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与追求。涌翠楼作为一个高雅的读书场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这首诗以“涌翠楼”为背景,描绘了流动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诗人在开头通过对南北山的描写,刻画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接着,刘子作为诗中的高人,不仅是诗人朋友的引导者,更是诗人思想的寄托。醉中领客登楼,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当诗人目睹涌动的翠浪,心中顿生惊叹,仿佛天地都在与之共鸣。这种对自然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如“恰如万簪削青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含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涌翠楼的赞美,更是对自然、友谊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文化、友谊的珍视。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理想。
自然景象在诗中不仅仅是背景,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
诗中“恰如万簪削青玉”是用来形容哪个意象?
诗人提到的高人是谁?
“天跳地踔乾坤颠”的意思是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寄题安福刘道协涌翠楼》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