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2:31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日围山观,贺以唐
万峰飞入子城头,千里长江儿上流。
外面周遭苍玉笋,虚空幻出水晶楼。
帘开雪月非三界,人立云霄更九州。
一骑红尘北来底,平章军国恼公不。
益公新建的百尺高楼有三层,夏天的阳光下我围着山观看,特地来祝贺他。
万座山峰飞入子城的顶部,长江的水流向遥远的地方。
周围都是苍翠的玉笋,空中幻化出水晶般的楼阁。
帘子打开,映照出雪月的景象,这已不再是人间的三界,
我站立在云霄之上,俯瞰整个九州。
一骑红尘从北方而来,平章军国的事务让公子烦恼不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他在诗歌、散文、词曲等多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诗风清新自然,重视生活的细节和人情,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益公新建楼阁时,表达了对朋友新居的祝贺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杨万里的《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是一首立意高远、意境优美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新楼的壮丽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万峰飞入子城头,千里长江儿上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突显了新楼的高耸与雄伟。接着,作者用“苍玉笋”和“水晶楼”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似乎在暗喻新楼的美丽和其所处环境的和谐美。
诗中提到的“帘开雪月非三界”,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仿佛置身于一个更高的境界,远离世俗喧嚣,尽享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最后的“一骑红尘北来底,平章军国恼公不”,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暗示即便身处高楼之上,仍有世间的烦扰和责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友谊与人生理想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杨万里作为南宋诗人的独特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日围山观,贺以唐
描绘了朋友新建的高楼,诗人特地来祝贺,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万峰飞入子城头,千里长江儿上流。
描绘了壮丽的山河,表现出自然的宏伟与新楼的气势相得益彰。
外面周遭苍玉笋,虚空幻出水晶楼。
以“苍玉笋”与“水晶楼”构建了美丽的意象,传达了新楼的美丽与周围自然景色的和谐。
帘开雪月非三界,人立云霄更九州。
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高洁的情操。
一骑红尘北来底,平章军国恼公不。
结束语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虽身处高楼,仍有国家大事的责任与烦恼。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新居的祝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超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玉笋”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山峰的比喻
C. 人造建筑
诗人为何来到益公的新楼?
A. 祝贺
B. 参观
C. 询问
“一骑红尘北来底”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战争的尘土
C. 诗人的梦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然而杨万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个人的壮志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