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8:41
感怀二首
——文天祥
伏龙欲夹太阳飞,
独柱擎天力弗支。
北海风沙漫汉节,
浯溪烟雨暗唐碑。
书空已恨天时去,
惜往徒怀国士知。
抱膝对人复何语,
纷纷坐冢卧为尸。
感怀二首
——文天祥
伏龙想要夹住太阳飞升,
独立的柱子支撑着天却无能为力。
北海的风沙漫天而来,
浯溪的烟雨模糊了唐朝的碑刻。
空写一篇已恨天时已去,
惋惜往日只能怀念国士的知己。
抱膝对人又能说什么呢,
纷纷坐在坟冢中卧为尸。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枢,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抗元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勇气闻名于世,曾任南宋大理寺丞,后因抵抗元朝而被俘,最终殉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文天祥在国破之际写下此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深刻反映出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及对忠臣的痛惜。
文天祥的《感怀二首》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开头描绘了伏龙与太阳的对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独柱擎天的形象,传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无力感。接着,北海的风沙和浯溪的烟雨,象征历史的摧残和对往日辉煌的追忆。
诗中的“书空已恨天时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痛惜。文天祥理想中的国士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他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对身边之人无言以对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文字简练却极具力量,充分彰显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独柱擎天”与“伏龙欲夹”形成鲜明对照,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文天祥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与忠诚,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天祥的别名是:
A. 文山
B. 文夜
C. 文君
D. 文渊
“独柱擎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幸福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浯溪”象征:
A. 富饶
B. 忧伤
C. 光辉
D. 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相比,文天祥的作品更加强调对历史的回望与对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不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