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七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七》

时间: 2025-04-30 20:41:04

诗句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

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

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04

原文展示: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
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
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白话文翻译:

哪里才是初寒的好去处呢?初寒时节,溪水边的石头层层叠叠。
山坡的倾斜使得晨昏变得模糊,弯曲的道路让人失去了东南西北的方向。
小孩们在村庄里捡拾栗子,凿墙为鸡搭窝。
我在这里悠闲地披着褐色的衣服,背靠着低矮的草檐晒着太阳。

注释:

  • 初寒:刚开始寒冷的季节。
  • 叠石溪:溪水旁的石头堆叠在一起。
  • 改昏晓:晨昏的改变,指光线的变化。
  • 路曲失东西:道路弯曲,失去了方向感。
  • 拾栗:捡栗子,通常是秋冬季节的活动。
  • 凿垣:凿开围墙,搭建小窝。
  • 乳鸡:小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关注,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和历史观。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

创作背景: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是司马光在与友人张文裕的诗歌往来中写的,反映了他在初寒来临时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描绘了初冬的自然景象和村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人在初寒的背景下,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开篇的“何处初寒好”引入了对初寒情景的探讨,随即通过具体的画面描绘出山水与生活的交融:溪水边的石头、弯曲的道路、村庄中孩子们的嬉闹与生活的简朴。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映射出人们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状态。

诗中对“山斜改昏晓”的描写,既是对自然变化的真实记录,也充满了哲理意味,提示人们在变化的季节中,生活节奏的调整与适应。“拾栗走村稚”则展现了乡村孩童的天真与乐趣,增添了生活的生动气息。结尾部分,诗人悠闲的身影与低矮的草檐形成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对自然与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初寒时节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初寒好:表达了对初寒时节的思考,寻求一个理想的场所。
  2. 初寒叠石溪:描绘初寒时节溪边石头的景象,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3. 山斜改昏晓:山峦的倾斜使得光线变得模糊,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4. 路曲失东西:道路的曲折使人迷失方向,暗示生活的复杂和迷茫。
  5. 拾栗走村稚:小孩在村中捡栗子,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6. 凿垣巢乳鸡:孩子们为小鸡搭窝,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日常。
  7. 我来闲拥褐:诗人悠闲地穿着褐色衣服,体现了一种从容的态度。
  8. 曝背草檐低:背靠低矮的草檐晒太阳,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初寒的描绘与乡村生活的对比,突出生活的宁静。
  • 意象:石溪、村稚、草檐等意象的运用,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活画面。
  • 比喻:将初寒与生活状态相结合,暗示生活的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初寒时节的感悟,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寒: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反映生命的轮回。
  • 石溪: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坚韧。
  • 村稚:象征着童真与生活的乐趣。
  • 草檐:体现乡村的朴素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处初寒好”中,“初寒”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
    • B. 冬天初期
    • C. 春天
    • D. 秋天
  2. 诗中提到的“拾栗走村稚”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幸福与天真
    • C. 忧虑
    • D. 疲惫
  3. 下列哪个意象不出现在诗中?

    • A. 山
    • B. 树
    • C. 泉水
    • D. 村庄

答案:

  1. B. 冬天初期
  2. B. 幸福与天真
  3. B. 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司马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王维更注重意境的深远和哲理的探讨,而司马光则偏向于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与日常感受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司马光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献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日 灵鹫十景 其五 连岩栈 灵鹫十景 其四 合涧桥 灵鹫十景 其三 葛洪井 灵鹫十景 其二 龙泓洞 灵鹫十景 其一 莲花峰 过竹冈 魏塘夜泊 壬寅夏五月廿四日对雨 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字旁的字 碰钉子 弓影杯蛇 又字旁的字 魂牵梦萦 小蒜 几字旁的字 包含滑的词语有哪些 相如题柱 黑字旁的字 叶散冰离 耳字旁的字 愚民政策 稇载而归 私倡 包含庞的成语 驒驒 包含畅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