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8:39
久雨送春晚,倦游怜客穷。
不因人事谬,安得诗篇工。
莺语唤昨梦,鸡声惊晓风。
此时无好句,愁绝有谁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作者因久雨而感到无精打采,心中怜惜旅途中的客人。不是因为人事的牵绊,如何能写出好的诗篇呢?黄莺的歌声唤醒了我昨日的梦,鸡鸣声又将我从晨风中惊醒。在这样的时刻,我没有好的句子可写,心中的愁苦又有谁能与我分享呢?
作者介绍: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风格多样,常运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经历了长时间的阴雨,诗人对春天的结束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游子心境的同情,透过这些细节展现出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和前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篇的“久雨送春晚”,描绘了春天被雨水浸泡的景象,雨水的沉重感与春天的消逝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倦游怜客穷”一句,带出了一种身在旅途的疲惫与无奈,诗人对客人的同情不仅是对他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所处境地的反映,构建了一种共鸣。
“莺语唤昨梦,鸡声惊晓风”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如何影响人的思绪,莺鸟的叫声仿佛唤醒了诗人过去的美梦,而鸡鸣声则把他拉回现实,形成了一种梦与醒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此时无好句,愁绝有谁同”,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枯竭与愁苦的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寂寞和无奈。整首诗以春天的结束和个人情感的孤独为主线,情景交融,意象丰富,传递出深刻的哲理与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惋惜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挣扎,展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悟。
诗词测试:
“久雨送春晚”中“春晚”是指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美好
D. 春天的雨水
诗中提到的“莺语”是指什么?
A. 鸡鸣声
B. 黄莺的叫声
C. 风声
D. 雨声
诗人对“愁绝”的感受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