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7:08
送玉海宗师还茅山
褚伯秀 〔宋代〕
湖澥天教十载閒,
玉经功就胜居坛。
惊尘天目妨龙卧,
晚岁华阳望鹤还。
入咏五噫丹阙近,
会心三笑画溪寒。
世缘历尽仙缘熟,
坐断陪真向上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玉海宗师的送别情感。诗中提到,湖水和山川在十年的教诲下变得悠闲,宗师在玉经的修炼中已经达到了高深的境界。惊动了尘世的眼目,似乎妨碍了龙的安卧;在晚年时,期待着华阳山上的仙鹤归来。进入吟诵之境,丹阙近在咫尺,彼此会心一笑,仿佛画中溪水般寒冷。经过世事的洗礼,仙缘愈加深厚,坐在那高高的陪真之关,向上迈进。
作者介绍:褚伯秀,字德彝,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道教文化为创作背景。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玉海宗师之际,表达了对宗师的敬仰与不舍。诗中融合了道教的思想,表现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优美且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开篇以“湖澥天教”引入,表现出宗师在自然中修炼的悠闲与深厚的道理。接下来的“惊尘天目”,则通过对尘世的描写,反映出修道者在世俗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扰,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之情。诗中提到的“晚岁华阳望鹤还”,则寓意着修道者对长生不老、归隐自然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既有对宗师的钦佩,又有对道教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在修行中获得的宁静与智慧、与世无争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如“世缘历尽仙缘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用“惊尘”与“龙卧”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修道者的超脱与世俗的纷扰。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师长的敬仰与不舍之情。通过对自然与修道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人褚伯秀生活在哪个朝代?
“玉经功就胜居坛”中的“玉经”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华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