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1:45
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
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
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
宴寝自凝香。庭下一土,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
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
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
杖履合彷徉。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孙发厅事前古冢,得双石,因以为堂名。
石上有昔人题识云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谢安和叔夜的赞美,感慨他们的胸怀和气度。诗人在清静的夜晚稍作睡眠,想起了位于淮阳的长孺,似乎在暗自笑他。诗中描绘了东平的屏障和南楼的雅趣,宴会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庭院里一片土地,需避开红色的帷帐。双石堂古朴而典雅,映照着新建的厅堂。百年高大的乔木在阴影中屹立,犹如两条苍龙。目送着千山的清新气息,帘子卷起,迎来一城的风月,步履轻松悠闲。未来有一天,峨眉山的美景将会隔着光芒相望。孙发厅前有古老的坟冢,而双石堂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石上还留有古人题写的“叠峨眉山”字样,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作者介绍:毛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毛滂游览衢州双石堂时,主要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该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古人的追思。
《水调歌头》展现了毛滂对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引入了谢安和叔夜两位历史人物,以此作为思想的引子,表达了对人品和胸怀的赞美。诗的开头通过夜晚的宁静与个人的思考,营造了一种轻松而又深邃的氛围。随着诗歌的推进,双石堂的描写愈发细腻,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显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百年乔木”与“苍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古木的威严与力量,彰显了自然的伟大与历史的厚重。最后,诗人展望未来,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期待,这种对过去与未来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彰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人、景的描绘,表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人文情怀。
诗词测试
谢安被称为哪一类人物?
A. 隐士
B. 名士
C. 战士
答案:B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描绘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楼
B. 双石堂
C. 淮阳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长孺”住在哪里?
A. 淮阳
B. 东平
C. 峨眉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