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2:15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
元好问
水光林影入凭阑。花柳占春宽。
三月锦成团。为洗尽山阴暮寒。
玉峰诗老,为君吟啸,不醉有余欢。
人物后来看。画作临流幼安。
水面的光影和树林的倒影映入栏杆上,花丛和柳树装点着春天,显得格外宽阔。
三月的春景如锦绣般绚丽,洗去山阴的寒意。
老诗人玉峰为你吟唱,纵使不醉也有无尽的欢愉。
后来的人们再来观赏这幅画,画作依旧生动如临水而立。
元好问,字天锡,号雪渔,元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以春景为引子,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情意,表现出对春的眷恋和对诗歌的追求。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开头以“水光林影”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水面与林影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花柳占春宽”,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自然的繁荣。
“三月锦成团”中的“锦”字,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色彩斑斓,诗人以锦绣来比喻春天的美丽,突显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而“为洗尽山阴暮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渴望驱散冬日的寒冷,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玉峰诗老”为自称,表达了自己身为诗人的自豪感,吟唱时即便不醉也能享受其中的欢乐,突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以“人物后来看,画作临流幼安”结尾,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太常引·水光林影入凭阑》的作者是谁?
诗中用来比喻春天美丽的词是?
诗中提到的“玉峰”指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