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第四体

《临江仙第四体》

时间: 2025-07-27 21:37:50

诗句

蝉翼临风鬓薄,藕丝窣地裙长。

几回相见细形相。

叶书同试墨,花坐当薰香。

铃静猧儿不吠,帘低燕子深藏。

闲情赋就再商量。

文窗青竹里,一雨晚来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37:50

原文展示:

蝉翼临风鬓薄,藕丝窣地裙长。
几回相见细形相。
叶书同试墨,花坐当薰香。
铃静猧儿不吠,帘低燕子深藏。
闲情赋就再商量。
文窗青竹里,一雨晚来凉。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中,蝉翼轻扬,鬓发稀薄;像藕丝般轻柔的裙子拖在地上。
几次相见,细腻的身影总是萦绕心头。
在绿叶上写字,试墨的情景,如花儿坐着,散发着芳香。
铃声静谧,猫儿不再吠叫,帘子低垂,燕子在深处藏匿。
闲情逸致的心情,便可以再来商量。
在文窗青竹间,雨后晚来,透出一丝凉意。

注释:

  • 蝉翼:蝉的翅膀,轻薄而透明,象征轻盈和灵动。
  • 鬓薄:鬓发稀薄,形容女子的容颜和气质。
  • 藕丝:指莲藕的纤维,细长柔软,借以形容裙子。
  • 叶书:在叶子上书写,常用来比喻清雅的文人生活。
  • 薰香:香气,常指花香或熏香的气味。
  • 铃静:铃声静止,表现一种宁静的氛围。
  • 猧儿:小猫,象征家庭的温馨与安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现出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观察的态度。诗中所提到的“叶书”、“薰香”等意象,常出现在古人吟咏自然、抒发情感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祝蕖(近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生活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迁,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象之间的关系在诗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第四体展现了诗人黄祝蕖对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轻盈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氛围。开篇“蝉翼临风鬓薄,藕丝窣地裙长”便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轻松而又充满生机的夏日场景。蝉声、裙摆的轻扬,传达出一种自然的韵律感,令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美好。

接下来的“叶书同试墨,花坐当薰香”,则通过书写和花香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惬意。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的美,更是对文化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受,使得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在后面的“铃静猧儿不吠,帘低燕子深藏”中,宁静的环境进一步加强,猫儿的安静与燕子的隐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闲情逸致,给人以心灵的平静。

最后的“文窗青竹里,一雨晚来凉”则以雨后的凉意作为结尾,带来了一种自然的清新,暗含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淡泊。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美好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蝉翼临风鬓薄:描写夏日微风中轻薄的蝉翼,暗喻女子的容颜。
  2. 藕丝窣地裙长:裙子轻柔如藕丝,形态优雅。
  3. 几回相见细形相:几次相见,宛如细腻的身影令人难以忘怀。
  4. 叶书同试墨:在绿叶上书写,表现文化气息。
  5. 花坐当薰香:花儿坐在一起,散发出香气,象征美好生活。
  6. 铃静猧儿不吠:宁静的铃声,小猫安静,不再打扰。
  7. 帘低燕子深藏:低垂的帘子下,燕子静静藏匿,营造静谧的氛围。
  8. 闲情赋就再商量:内心的闲情可以再细细品味。
  9. 文窗青竹里,一雨晚来凉:文人窗前,青竹环绕,雨后凉意袭来,展现诗意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蝉翼”比喻轻盈,表现出女子的柔美。
  • 拟人:如“铃静猧儿不吠”,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叶书同试墨,花坐当薰香”,对称工整,增添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诗人依然能找寻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翼:象征轻盈与生命的活力。
  • 藕丝:代表柔和与细腻的美。
  • 薰香:暗示生活中的雅致与芬芳。
  • 青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文人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蝉翼临风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A. 重厚
    B. 轻盈
    C. 喧哗
    D. 执着

  2. “铃静猧儿不吠”中,铃声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喧闹
    B. 表现宁静
    C. 代表忧伤
    D. 体现繁忙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D.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生活的感慨,风格细腻,情感深邃。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豪放,情感奔放。

这两首作品与黄祝蕖的《临江仙》在情感表达和自然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风格与主题又有所不同,展示了古代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古诗词精华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宋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 徐季同下世倏两月余,赋此志哀 潇湘夜雨 和香儿词韵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泉溪市酒家题壁 潇湘夜雨 笑咏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濡须对雪)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二妙堂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熠的词语有哪些 翻山涉水 示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英格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长点 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藩援 死生不二 巧诈不如拙诚 计量 氏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弱如扶病 周急继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