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四

《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5-05 06:20:31

诗句

柏子焚香些少,菊花得句清疏。

小山丛桂落无余。

雁声秋社后,人梦午晴初。

满架葡萄霜饱,溜檐铃索风徐。

一窗竹影照编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20:31

原文展示

柏子焚香些少,菊花得句清疏。小山丛桂落无余。雁声秋社后,人梦午晴初。满架葡萄霜饱,溜檐铃索风徐。一窗竹影照编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白话文翻译

香炉中燃烧着少量的柏树香,菊花的芳香使人联想到那清幽的诗句。小山上的桂花已经落尽,秋雁在社祭之后飞过,正午的阳光下,我的梦境也刚刚开始。满架的葡萄因霜而饱满,屋檐下的铃铛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一窗的竹影映照着我在编写书籍的身影。我怎么敢自以为是,草书的风雅或许还不如相如的诗篇。

注释

  • 柏子:指柏树,古代常用来焚香。
  • 菊花得句:指菊花的意象在诗中引发的清新雅致的诗句。
  • 秋社:指秋季的社祭,通常是在秋天举行的祭祀活动。
  • 满架葡萄霜饱:指经过霜冻的葡萄成熟饱满,表现了秋天的丰收。
  • 草玄:指草书和玄书,草书是一种书法风格,玄书则多指深奥的书法艺术。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辞赋家,以其辞章才华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菊花盛开、葡萄成熟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学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的“柏子焚香些少”即使香气未浓,却已营造出一种禅意,仿佛在提醒人们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而“菊花得句清疏”则通过菊花的清香与诗句的清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推进,“小山丛桂落无余”描绘了秋季桂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而“雁声秋社后”的描写则增添了几分秋日的孤寂,回响在天际的雁鸣仿佛传达着对往昔的思念。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抒发了对现实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

最后两句,“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谦逊与反思,尽管追求文学艺术的高峰,但心中始终有对前辈才华的敬仰与自省。整首诗在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中,引发读者对生活与艺术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学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柏子焚香些少:用柏树焚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菊花得句清疏:菊花的清香,让人联想到清新疏朗的诗句。
  3. 小山丛桂落无余:小山上的桂花已经凋零,暗寓时光流逝。
  4. 雁声秋社后:秋天的社祭后,雁声回荡,传达孤独感。
  5. 人梦午晴初:正午的阳光下,梦境刚刚开始,表现一种宁静的状态。
  6. 满架葡萄霜饱:成熟的葡萄因霜而饱满,象征丰收与美好。
  7. 溜檐铃索风徐:屋檐下的铃铛轻轻摇曳,增添了秋日的意境。
  8. 一窗竹影照编书:竹影映照在书桌上,表现了诗人沉浸于创作中的情景。
  9. 草玄吾岂敢:对自我作品的谦虚,承认与前辈的差距。
  10. 赋或似相如:虽有所追求,但仍感自愧不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与清疏的诗句相联系,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 对仗:如“雁声秋社后,人梦午晴初”,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抽象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谦逊。通过描绘秋季的美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子:象征清香与宁静。
  • 菊花:代表高洁与清雅。
  • 小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短暂。
  • 雁声:传递孤独与思念。
  • 葡萄:象征丰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柏子焚香些少”中的“柏子”指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柏树
    • C. 菊花
  2. “满架葡萄霜饱”中“霜”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现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3. 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态度是怎样的?

    • A. 自信满满
    • B. 谦虚自省
    •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柏树
  2. C. 秋天
  3. B. 谦虚自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情感。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夜的孤寂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月下独酌》(李白)的对比:
    •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临江仙》侧重于对秋天的细腻观察,而《月下独酌》则更强调孤独与酒对心灵的慰藉。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
  • 《清代文学史》——研究清代文学发展的背景与作品。

相关查询

大江东去 其一 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大江东去 吊舍弟 大江东去 答稚虹 大江东去 寿坡词 大江东去和东坡词三首 其三 少宗伯孙先生和东坡词见赠依韵奉酬 大江东去和东坡词三首 俨山学士示病中词一阕乃有辟谷寻山之语予广其意而慰答之 其二 大江东去和东坡词三首 其一 忆旧游呈陆俨山学士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午日和韵 大江东去 前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横恩滥赏 清账 丨字旁的字 立足之地 怕三怕四 车字旁的字 暴掠 金字旁的字 戴盆望天 包含遽的词语有哪些 七杂八色 单耳刀的字 先进 果如其言 地煞 包含浊的词语有哪些 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泽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