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03:30
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华。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拏。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在品茶时的情景与感悟。作者提到,有位客人从衡岳带来了石廪茶,声称这茶是采自春天山中的嫩芽,富有高雅的气息。茶叶如同珍贵的玉石般堆叠,芳香四溢。经过碾磨,茶末细腻得如金粉般,轻柔得像松花。红色的炉火在霜枝上跳动,越人轻轻地为我斟茶,杯中似乎漂浮着清晨的霞光。耳边传来溪水的声音,仿佛鱼儿在水面上跃起,满鼎茶香如同清晨的霞光。坐在灯下,眼睛因病蒙上了一层薄纱,一杯茶唤醒了我昏沉的睡意,心中烦恼似乎也随之消散。顾渚山与方山的茶,谁能品出其中的差别呢?我端着茶杯默默品味,摇动膝盖,感叹无尽。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和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茶文化兴起的时期,诗人以茶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茶道的追求。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茶的品味相结合,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切理解。
这首《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以茶为媒介,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对雅致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茶的来源、品味方式,层层递进,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
诗中运用比喻和对比,例如将茶比作“黄金粉”,轻柔得如“松花”,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茶的细腻与精致,也传达出诗人对这份饮品的珍视。通过红炉、越儿等细节描写,诗人刻画出品茶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茶香四溢、温暖如春的情境。
在最后几句,诗人用“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表达了对茶的哲思,强调品茶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的认同,也突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留下了深邃的余韵。
全诗围绕茶的品味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茶文化的推崇。
李群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石廪茶”是指什么?
“红炉爨霜枝”中的“红炉”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