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葛常之犀表帖赞

《葛常之犀表帖赞》

时间: 2025-05-10 04:02:08

诗句

文康之学导其源,文定之学濬其流。

三世之帖俱传于予家,其亦足以见植槐之志,而占良冶之裘也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2:08

原文展示

文康之学导其源,文定之学濬其流。三世之帖俱传于予家,其亦足以见植槐之志,而占良冶之裘也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文康的学问引导了其源头,而文定的学问则进一步发展了其流派。三代的书法作品都传承在我的家中,这不仅能体现出我对教育的志向,同时也象征着我对良好才艺的追求。

注释

  • 文康:指文康学派,强调学问的根源。
  • 文定:指文定学派,强调学问的延续和发展。
  • 三世之帖:指三代人留下的书法作品。
  • 植槐之志:比喻对后代教育的愿望。
  • 良冶之裘:象征着优秀的才艺和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北宋时期的学者,因其学识渊博和对古典诗词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注重词句的音韵和意境,常常以传承和弘扬文化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对文化教育重视的时期。岳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育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葛常之犀表帖赞》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诗中提到的“文康之学”和“文定之学”,不仅展现了岳珂对学问源流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后人教育的殷殷期望。三代之帖的传承,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积淀,显示出岳珂对家族文化传统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他对未来的寄托。

通过“植槐之志”和“良冶之裘”的比喻,诗人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期待。这种情感深切而真挚,体现了他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整首诗情意绵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康之学导其源:强调文康学派作为学术的源头,影响深远。
  2. 文定之学濬其流:文定学派在此基础上发展,丰富了学术内容。
  3. 三世之帖俱传于予家:提到三代的书法作品都传承在自己家中,说明文化的积累。
  4. 其亦足以见植槐之志:通过传承可以看出自己对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5. 而占良冶之裘也欤:表达对才艺和技艺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槐之志”用作比喻,象征教育的愿望。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文康和文定学派的提及,表达了对知识源流的认同,同时也展示了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康:象征着学术的根源与开创性。
  • 文定:象征着学术的延续与发展。
  • 三世之帖: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 :象征着教育的希望与未来的繁荣。
  • 良冶之裘:象征着优秀才艺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康之学强调什么?

    • A) 学问的根源
    • B) 学问的延续
    • C) 个人的修养
  2. 三世之帖传承在作者家中,体现了什么?

    • A) 文化的积累
    • B) 个人成就
    • C) 家族财富
  3. “植槐之志”比喻了什么?

    • A) 对教育的热爱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学问的根源
  2. A) 文化的积累
  3. A) 对教育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更具悲壮情怀。
  • 《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岳珂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游西湖 和邵山人过字韵(二首) 仙人篇 读赵果州诗 送杨志仁宪副之山东 天湖 天长道中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题汉宫传烛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里字旁的字 计功量罪 舟字旁的字 慎始敬终 淖冰 朝更夕改 私字儿的字 肆伐 随俗沉浮 包含酤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打击报复 北结尾的成语 弄春 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己律人 万流景仰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