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周文忠

《周文忠》

时间: 2025-05-11 01:11:01

诗句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1:11:01

原文展示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白话文翻译

庐陵的文忠(周敦颐),他所写的作品,前有欧阳询的风格而后有周昉的风格。
他的笔法可以追溯,欧阳询的笔力刚劲而周昉的笔法柔和。
如果内心的真实感受相似,外在的表现又能求得什么呢?
我曾经沿着平原的渡口,眺望那两座典雅的楼阁。
想象着他在墨客和文人之间的从容姿态,足以与六一(指六一居士,代表着文人风流)相接轨。

注释

  • 庐陵:指的是周敦颐的故乡。
  • 文忠:周敦颐的字,意指“文采和忠诚”。
  • :指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 :指周昉,唐代著名画家。
  • 六一之风流:六一居士是王羲之的号,代表着高雅的文人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6年-1141年),字德馨,号雪窗,南宋初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受唐诗影响,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其作品常反映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诗词创作风气浓厚。岳珂在诗中表达了对周敦颐的敬仰,以及对文人风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敦颐与欧阳询、周昉风格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书法和文人理想的思考。诗开头提到“庐陵之文忠”,引出周敦颐的身份,接着分析他的笔法,强调了刚劲与柔和的结合,显示出岳珂对文人修养的重视。诗中“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一句,深刻指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表现不过是表象。结尾则通过对周敦颐的想象,表达了对文人气质的向往。整首诗在平淡中抒发出深厚的文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这句点明了周敦颐的身份及其作品的影响,前有欧阳询的风格,后有周昉的风格。

  2.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讲述了两位书法家的特点,欧阳询的笔法刚劲有力,而周昉的笔法则柔和细腻。

  3.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这里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反映了诗人对真诚的追求。

  4.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情景,表达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5.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最后表达了对周敦颐在文人圈中风流倜傥的想象,表明其文采与风范的卓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前欧而后周”,形象地对比了两位书法家的风格。
  • 比喻:将书法比作文人风范,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文人风范的追求,强调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文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陵:象征着文人的故乡与文化根基。
  • 文忠:代表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笔法:象征着艺术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庐陵之文忠”中“文忠”指的是谁?
    A. 欧阳询
    B. 周敦颐
    C. 王羲之

  2. 诗中提到的“六一”指的是哪位文人?
    A. 周敦颐
    B. 王羲之
    C. 欧阳询

  3.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强调了什么?
    A. 外在表现更重要
    B. 内心真实感受更重要
    C. 书法技巧更重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了对文人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岳珂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岳珂更注重内心感受,而王维则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云际山 吴耿先生还北山旧居 书御史台壁 靖安寺 寄唐子方殿院 晚登保安城西望小顶山 天门山 过襄城石首山 题听松山人雨蕉书屋图 刺桐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涣若冰消 刑职 日字旁的字 欲盖弥彰 一举两利 遂非文过 地方官 鱼罟 息稳 海内鼎沸 革字旁的字 深奥 包含西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