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其二 六月十三夜即事

《踏莎行 其二 六月十三夜即事》

时间: 2025-04-27 01:24:21

诗句

月上灯沈,酒空人醉,欢愁到此浑无计。

屏山一角掩珠帏,枕前依约金钗坠。

夜自清凉,漏还迢递,重帘不卷花都睡。

者时红袖尚殷勤,心情算有安排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21

原文展示:

月上灯沈,酒空人醉,欢愁到此浑无计。
屏山一角掩珠帏,枕前依约金钗坠。
夜自清凉,漏还迢递,重帘不卷花都睡。
者时红袖尚殷勤,心情算有安排地。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耀,灯光渐暗,酒杯空了,人也醉了,欢愁在此时此刻无计可施。
屏风的一角掩映着珠帷,枕边隐约可见金钗在坠落。
夜色清凉,时间流逝缓慢,重重的帘子不愿揭开,花儿都在沉睡。
此时红袖的女子依旧殷勤,心情看来是有些安排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上灯沈:月亮升起,灯光暗淡。
  • 酒空人醉:酒杯空了,人已醉倒。
  • 欢愁到此浑无计:面对欢愁,自己无计可施。
  • 屏山:指屏风的山形,形容屏风的姿态。
  • 珠帏:珠帘,装饰用的帷幕。
  • 金钗:发饰,通常用金属制成。
  • 漏还迢递:指时间的流逝,漏壶的滴水声。
  • 重帘不卷花都睡:指重重的帘子未卷起,花儿都在沉睡中。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情绪,传达出一种孤独和醉意的感受,常见于古代文人对夜晚的抒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多首诗作。他的诗风以清新秀丽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正值酒醉之际,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欢愁,借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二 六月十三夜即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夜景描写诗。诗中通过月光、灯光、酒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开篇的“月上灯沈”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也暗示了人内心的沉重与迷茫。随着酒意的上升,心中的欢愁却无处发泄,诗人以“欢愁到此浑无计”表达了对生活无奈的感叹。

接下来的“屏山一角掩珠帏”,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细腻的描写,珠帷的掩映仿佛暗示着一种隐秘的情感,金钗的坠落则又增添了一丝柔美与哀愁。夜晚的清凉与时间的缓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宁静而又深邃,重帘不卷,花都沉睡,进一步强化了那种孤独与静谧的感觉。

最后一句“者时红袖尚殷勤,心情算有安排地”,透出一丝温情与希望,尽管独自一人,红袖的殷勤却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心中似乎对未来有了一点安排。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诗在孤独与温馨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上灯沈,酒空人醉: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月亮升起,灯光渐暗,酒杯空了,人已醉。
  2. 欢愁到此浑无计:表达诗人面对欢愁的无奈与无计可施。
  3. 屏山一角掩珠帏:细腻地描绘了环境,屏风角落隐藏着珠帘,形成一种隐秘的感觉。
  4. 枕前依约金钗坠:金钗的坠落增添了夜晚的柔美和诗人的情感沉重。
  5. 夜自清凉,漏还迢递:夜晚清凉,时间流逝缓慢,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6. 重帘不卷花都睡:重重的帘子未卷起,暗示着一种孤寂与沉睡。
  7. 者时红袖尚殷勤:红袖的女子仍然殷勤,带来一丝温暖。
  8. 心情算有安排地:尽管孤独,内心似乎对未来有所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月、灯、酒、屏风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夜晚氛围。
  • 拟人: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漏还迢递”,赋予时间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孤独与温情交织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内心深处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索。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象征放纵与迷茫。
  • 屏风与珠帏:象征隐秘与柔美的感情。
  • 金钗: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月上灯沈”描述的是哪个时刻?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D. 正午

  2. 诗中提到“红袖尚殷勤”,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温暖
    C. 忧伤
    D. 痛苦

  3.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没有出现?
    A. 酒
    B. 月亮
    C. 太阳
    D. 花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多表现在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而袁克文的《踏莎行》则通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袁克文的诗歌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寄题芜湖韦深道所居二首 其一 寄傲轩 邵旸叔用寒字韵作诗见贻复次韵答之 次韵仲辅山中之作 再用硕夫韵二首 次韵张嵇仲侍郎 滴滴金·广平未拚心如铁 十样花 其四 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 秋晚十咏·怀远 三段子(次韵苏粹中寄咏筠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睹物怀人 月里嫦娥 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嗑牙料嘴 单耳刀的字 松阿 沟堑 胡为乱信 悉心竭力 风字旁的字 卒列 广字头的字 商音 公忠体国 阜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