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画十首

《题画十首》

时间: 2025-05-04 03:27:43

诗句

野水荒亭气象幽,山深因少客来游。

啼禽欲歇烟霞暝,一对西风落叶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3

原文展示:

野水荒亭气象幽,
山深因少客来游。
啼禽欲歇烟霞暝,一对西风落叶秋。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水边亭子里,气氛幽静。
山中因为少有人来游玩而显得更加深远。
啼叫的鸟儿欲要歇息,烟霞渐渐暗淡,一片片落叶随西风飘落,宣告着秋天的来临。

注释:

  • 野水:指的是荒凉的水边,形容环境清幽。
  • 荒亭:指的是无人问津的亭子,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气象幽:气氛幽静,意在描绘宁静的氛围。
  • 山深:山的深处,指景色的幽深。
  • 少客:少有人前来游玩。
  • 啼禽:啼叫的鸟儿。
  • 欲歇:想要停歇。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
  • :指黄昏或夜晚。
  • 西风:指秋天的风。
  • 落叶秋: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隐士生活的情趣和对清幽环境的向往,符合文人对山水的传统审美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以才情出众和潇洒不羁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寅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境遇也颇为坎坷。他在山水中找寻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画十首》中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通过描绘荒凉的水边亭子和深山的寂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美感。开头两句通过“野水荒亭”与“山深少客”构建出一种幽静的环境,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啼禽欲歇”和“西风落叶”,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鸟儿的叫声渐渐停歇,正如诗人心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西风送来的落叶则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整首诗在意象上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寓意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水边亭子,暗示着一种荒凉的美。
    • 第二句:通过“山深”与“少客”,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孤独的情感。
    • 第三、四句:转向描绘时间与季节的变化,鸟儿的叫声逐渐消失,落叶随风飘落,象征着秋天,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引发了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山水与情感结合,形成一种深邃的意境。
    • 拟人:啼禽欲歇,赋予鸟儿以人类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啼禽欲歇”和“西风落叶”,形成和谐的音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了人生无常。
    • 亭子:代表着隐士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象征自由与孤独,反映内心深处的情感。
    • 落叶:秋天的象征,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水荒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自然
    C. 繁华的街道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啼禽欲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惊讶
    答案:B

  3. “一对西风落叶秋”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对比唐寅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唐寅更加强调秋天的孤独与思索,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寅诗文全集》

相关查询

阎贵妃挽歌二首 其一 院中闻莺 晓霞 移芍药 雨中闻雁 观兰亭修禊图 忆江南 忆江南 至顺四年四月九日同王叔能柳道传胡古愚游天平山次古愚韵 自天平游灵岩次胡古愚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功盖天地 谑亲 鉯鹤 辵字旁的字 青山不老 包含揪的词语有哪些 衣冠齐楚 广字头的字 牛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反乱 私囊 出群拔萃 遵厌兆祥 坠兔收光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