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本觉寺

《题本觉寺》

时间: 2025-05-07 20:50:39

诗句

一径横穿藓翠封,满空声动玉琤淙。

林居岂是无修竹,未有清阴似此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0:39

原文展示:

题本觉寺
作者: 张镃 〔宋代〕

一径横穿藓翠封,
满空声动玉琤淙。
林居岂是无修竹,
未有清阴似此浓。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横穿过青苔覆盖的庭院,
满天回响着如玉般清脆的流水声。
山林里难道就没有修竹吗?
但没有哪处的阴影如这里这般浓郁。

注释:

  • 藓翠:指青苔,形容如翠色般的绿色。
  • 玉琤淙:玉制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修竹:指修长的竹子,常用于形容竹林的优雅。
  • 清阴:清凉的阴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在描写中融入了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反映出作者对山水环境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骏,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镃游览本觉寺期间,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寺院宁静氛围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本觉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本觉寺的幽静、清秀之美。首句“一径横穿藓翠封”,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小路穿过庭院的情景,青苔的映衬使得环境显得更加宁静而深邃。接着“满空声动玉琤淙”,诗人在这里以流水声的清脆动听来引导读者的听觉体验,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提出“林居岂是无修竹”,引导读者思考,林中虽有竹子,却没有哪个地方的阴影能与本觉寺的浓郁相比。此句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寺院独特氛围的强调,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环境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寺院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寄托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径横穿藓翠封”:描写小路穿过覆盖青苔的庭院,传递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
    • “满空声动玉琤淙”:流水声在空中回响,比喻为玉器般清脆,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林居岂是无修竹”:反问句,暗示即便竹子存在,仍然无法与寺院的环境相比。
    • “未有清阴似此浓”:总结句,强调本觉寺的阴影之浓郁,表达了对这份宁静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水声比作“玉琤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水的清澈。
    • 反问:通过设问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引导读者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体现出音乐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藓翠:象征生命与生机,代表自然的宁静。
  • 玉琤淙:象征清澈与纯净,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声音的赞美。
  • 修竹:象征高雅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空声动玉琤淙”中的“玉琤淙”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流水声
    C. 鸟鸣声

  2. 诗中提到的“修竹”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寺院的宁静
    B. 竹子的高雅
    C. 竹林的广阔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现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观,而张镃的《题本觉寺》则突出宁静的氛围。
  • 王维的《鹿柴》与张镃的诗在意境上相似,均描绘了幽静的自然,但王维更强调诗中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选》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劝六四叔卜居 长句寄尚明学士 明皇九马图 霖雨 潭溪十咏 其十 南溪 潭溪十咏·橘林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次韵黄宰一源亭二首 橙子四首 景阳钟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殉义忘生 包含役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屋结尾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包含桎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埋头苦干 龙骧蠖屈 包含剂的词语有哪些 被发左衽 淈泥扬波 兵难 南门 飞苞驿篚 进退荣辱 擎天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