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5:46
《卖花》
作者: 张镃 〔宋代〕
种花千树满家林,
诗思朝昏恼不禁。
担上青红要逐定,
车中摇兀也教吟。
虽无蜂过曾偷采,
犹恐尘飞数见侵。
应是花枝亦相望,
恨无人似我知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人种了千树花木,家中满是花香,然而诗思却在早晨和黄昏时刻不断困扰着他。他挑着青红色的花朵,心中想着如何卖出这些花,尽管车子在路上摇晃,他仍然在吟唱。即使没有蜜蜂来偷采花蜜,他也担心尘埃飞扬,影响了花的美丽。最终,他感到花枝之间似乎也是相互期盼,但又恨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描绘生活场景,尤其喜欢以花为题材,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市井生活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卖花这一行为,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卖花》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作,张镃通过描绘花的种植与销售,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独特情感的追求。诗中“种花千树满家林”,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画面,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花香扑鼻的氛围,而接下来的“诗思朝昏恼不禁”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烦恼。尽管外界环境美丽,内心却无法安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担上青红要逐定,车中摇兀也教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卖花途中的情景,表现出他对花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即使在颠簸的车中,他依然心系花情,吟咏不已,体现了艺术家对美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应是花枝亦相望,恨无人似我知音”更是点明了全诗的情感核心。诗人感受到花与心灵的共鸣,却又无奈地发现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感受,表达了孤独与渴望知音的情怀。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花的依恋,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思,体现了作者的细腻与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知音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求,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种花千树”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人担心的是什么?
“恨无人似我知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