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13
作者: 王哲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叹骷髅卧斯荒野。伶仃白骨潇洒。
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
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
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
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
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
长晓夜。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
四时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我叹息骷髅卧在这荒野之中,孤零零的白骨显得潇洒自在。
不知哪里有游荡的人,难以分辨他们的性别真假。
这都是抛弃的结果,想必是前世没有修行,只留下傻得像猿儿的人。
今生堕落,遭受风雨的侵袭,更加遭到无所事事的牧童的嘲弄。
我终究想要寻找原因,还有那份悲伤,怎能与人谈话?
我的嘴里满是泥土,眼中满是沙尘,难以在这里凋谢。
长夜漫漫,算一算秋冬的岁月,春夏的变换,
四季总是少得可怜。人们早早醒悟,便不再炫耀那风雅的聘礼。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作品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百姓疾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骷髅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摸鱼儿·叹骷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骷髅的描绘,揭示了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深刻主题。骷髅的孤寂和白骨的潇洒,象征着人类最终的归宿,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通过“游荡子”的意象,反映出对现代社会人们迷失自我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从“抛弃也”到“今生堕下”,诗人展示了因果法则的无情,前世的无修导致今生的困境,反映出一种宿命论的观念。而“口衔泥土沙满眼”的描写,则生动地呈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深邃,构筑出一种沉重而又清醒的氛围,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生命状态与价值观,展现了元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宿命与人性,对现实的困境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无奈,呼唤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骷髅”象征什么?
“不知何处游荡子”中“游荡子”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口衔泥土沙满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