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胡马来再赠陈子

《胡马来再赠陈子》

时间: 2025-04-26 06:40:35

诗句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35

原文展示: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

白话文翻译:

冬天的十二月,胡人的马来了,白草沙沙作响,黄云浮现。
沿边的十座城池中,有九座都关了门,贺兰山在哪里呢?
听说清水关不再守卫,游击兵早已把黄河口封锁。
看看烽火已经点燃,传令将军驻扎在细柳。
去年在长城下挖掘的战壕,万人齐出,却死了千人。
陆地和海上杀气弥漫,五月的冰水仍然冰冷。
当时挖掘这里是为了防备胡人,胡人走过这里却如履平地。
听说南方的敌人又向西进攻,韦州和固原现在还安好吗?
一向重视德行而不看重险阻,英雄怎么能轻言谋划?
尚书的号令如雷电般迅速,谁敢在前面高喊?
于是决定夜以继日地商议西征,这次的过错只能归于我们自己。
我的军队如同猛虎,九重天上按剑怒视。
可惜尚书提前回去了,没能看到将军报捷平虏。

注释:

  • 胡马:指的是北方胡人的马,暗示外敌来袭。
  • 贺兰之山:位于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是古代防御外敌的重要地区。
  • 清水:指的是清水关,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关口。
  • 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有火光升起之意。
  • 尚书:指的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负责政务或军事指挥。
  • 贵德不贵险:强调重视道德而非仅仅依靠地形险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渊,号龙溪,山西人。其作品以雄浑激昂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和边塞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正值北方胡人侵扰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边境守卫的关心。

诗歌鉴赏:

《胡马来再赠陈子》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息的边塞诗,它不仅描绘了战乱的景象,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通过胡马的到来、边城的关闭、烽火的点燃等意象,展现了北方胡人的威胁及其对中原的侵扰。诗人在描写这些外在景象时,情感愈发强烈,表达了对将军与士兵的钦佩以及对尚书未能亲自参与战斗的惋惜。

诗中不仅有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提到“从来贵德不贵险”,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于统治者的德行,而不仅仅是依靠险阻的地形。因此,诗的情感基调不仅反映了对战争的愤慨,也表达了对理想治理的追求。整首诗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李梦阳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对于国家存亡的深思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冬十二月胡马来:冬天的十二月,胡人的马来了,暗示外敌来袭。
  2. 白草飒飒黄云开:白草沙沙作响,黄云浮起,描绘了萧瑟的环境。
  3. 沿边十城九城闭:边境的十座城池中有九座都关闭,说明敌人的威胁。
  4. 贺兰之山安在哉?:表达对贺兰山防线的困惑与担忧。
  5. 传闻清水不复守:清水关不再守卫,表明防御力量减弱。
  6. 游兵早扼黄河口:游击队早已封锁了黄河的出入。
  7. 即看烽火入甘泉:烽火信号已经点燃,显示战局紧迫。
  8. 已诏将军屯细柳:下令将军驻扎在细柳,准备应对敌人。
  9. 去年穿堑长城里:回忆去年在长城中挖掘战壕,暗示战斗的惨烈。
  10. 万人齐出千人死:出征的万人中死了千人,表明战争的残酷。
  11. 陆海无毛杀气蒸:无论陆地还是海上,杀气弥漫。
  12. 五月零冰冻河水:即便是五月,河水依然冰冷,暗示战斗的艰难。
  13. 当时掘此云备胡:当初挖掘这里是为了防备胡人。
  14. 胡人履之犹坦途:胡人走过这里却如履平地,表明防线的脆弱。
  15. 闻道南侵更西下:听说敌人从南方进攻,现在又向西扩展。
  16. 韦州固原今有无?:问韦州和固原现在的安危。
  17. 从来贵德不贵险:强调重视德行而非仅依靠险要地形。
  18. 英雄岂可轻为谟:英雄岂能轻言谋划,强调重视与敌斗争的决心。
  19. 尚书号令速雷电:尚书的号令如雷电般迅速。
  20. 抱玉谁敢前号呼:谁敢在前面呼喊,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21. 遂令宵旰议西讨:决定夜以继日地商议西征。
  22. 兹咎只合归吾徒:这次的过错只能归于我们自己。
  23. 我师如貔将如虎:我军如同猛虎,显示出士气高昂。
  24. 九重按剑赫师怒:九重天上按剑,显示出将领的愤怒与决心。
  25. 惜哉尚书谢归早:可惜尚书提前回去。
  26. 不睹将军报平虏:没能看到将军报捷平虏的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军和士兵比作猛虎,增强了气势。
  • 对仗:如“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体现了诗的对称美。
  • 夸张:如“万人齐出千人死”,显示了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全诗体现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强调了将士们的勇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统治者德行的期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马:象征外敌的侵扰与威胁。
  • 烽火:象征战争与紧急的信号。
  • 白草、黄云: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战场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马来象征什么?

    • A. 内部的和平
    • B. 外敌的来袭
    • C. 自然的变化
    • D. 民众的安宁
  2. “尚书号令速雷电”中“速雷电”是比喻什么?

    • A. 战争的迅速
    • B. 号令的紧急
    • C. 自然现象
    • D. 决策的缓慢
  3. 诗中提到的“万千人出千人死”反映了什么?

    • A. 享乐的生活
    • B. 战争的残酷
    • C. 和平的希望
    • D. 内部的纷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边塞,但更多表现了自然景色与壮志豪情。
  • 《别董大》:则更侧重于友情与离别之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李梦阳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洪庆善同饮道祖家赏梅 次韵法观送红梅栽 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次韵陈元述见寄谢茶 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 次韵陈文仲探梅二绝 次韵陈廷藻户部西湖快目堂之集 次韵蔡仲平察院中秋 次韵蔡仲平察院中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字旁的字 琳篆 叹结尾的成语 捉刀人 勤恪 衣字旁的字 龙虱 运拙时艰 可望不可及 亅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包含锁的词语有哪些 俨束 观者如市 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引狼自卫 魚字旁的字 覆公折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