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5:23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
作者:李梦阳 〔明代〕
朝饮马,夕饮马,
水咸草枯马不食。
行人痛哭长城下,
城边白骨借问谁?
云是今年筑城者。
但道辞家别六亲,
宁知九死无还身。
不惜身为城下土,
所恨功成赏别人。
去年贼掠开山县,
黑山血迸单于箭。
万里黄尘哭震天,
城门昼闭无人战。
今年下令修筑边,
丁夫半死长城前。
城南城北秋草白,
愁云日暮鸣胡鞭。
诗的意思是:早晨喝水的马,晚上也喝马,然而水咸草枯马无所食。行人痛哭在长城下,问城边的白骨是谁?听说是今年筑城的人。只是说告别家人、离开亲人,不知道可能九死无还。宁愿化作城下的泥土,最恨的是功成名就却让别人得到赏赐。去年贼人掳掠开山县,黑山血流满地是单于的箭。万里黄尘中哭声震天,城门白昼关闭无人去战斗。今年下令修筑边防,劳工们在长城前已经半死。城南城北秋草泛白,愁云中日暮时分响起胡马的悲鸣。
作者介绍:李梦阳(生卒年不详),字道明,号雪山,明代诗人,擅长边塞诗,作品多表现对边疆战事与士兵生活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边疆动乱时期,反映了士兵在边防作战中的苦楚与无奈,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诗中开头以“朝饮马,夕饮马”引入,展现出士兵们在艰苦条件下的生活状态,接着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无情,水咸草枯的景象直接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诗人通过“行人痛哭长城下”,让读者感受到士兵们不仅要面对战斗的压力,还要承受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深度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接下来的“白骨借问谁?云是今年筑城者”引发了对牺牲的深刻反思,士兵们为了筑城而付出的生命代价令人心痛,而“宁知九死无还身”则表达了对战争风险的无奈接受。诗的最后几句“城南城北秋草白,愁云日暮鸣胡鞭”将悲伤与孤独推向高潮,描绘出一幅凄凉的边塞秋景,呼应了全诗的主题,展现了士兵们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与无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士兵在边疆的艰辛与牺牲,表现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的珍视,发出了对战争与和平的呼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咸草枯马不食”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骨”主要指的是?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