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19
满江红(避暑)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午后阳光透过槐树的阴影,正值炎热的夏季,热气如醉般侵袭着身体。
我问,哪里可以披上衣襟、散开头发,解下衣服,轻松舞动?
在池塘边的草亭旁,杨柳绿意盎然;
倚靠在悬崖上的草阁中,梧桐树苍翠欲滴。
我呼唤那位玉人,纤纤细手捧起清泉,带来一丝凉意。
打开凉席,浮起的瓜果和水芹。
琼液如水,歌声细腻。
与雪白的鹭鸟对望,助长了幽雅的情趣。
十亩碧绿的莲花洒落在国土上,万竿修竹清凉世界。
这时的愉悦情绪,谁能与我同享?唯有我自己。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希望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避暑的心情,借以抒发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满江红(避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槐阴”、“杨柳”、“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凉、惬意的环境。诗人在盛夏的午后,感受到炎热的侵袭,心中渴望解放,披襟散发,享受自然带来的凉意。
诗人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呼唤“玉人”捧泉,传递出一种人间的温情。清泉的凉意不仅是对身体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安慰。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清幽雅致的环境,体现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在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感叹这种美好的情绪难以与他人分享,流露出一丝孤独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谁?
诗人对避暑的心情是:
诗中提到的“十顷碧莲”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