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9:15
大能仁寺
作者:刘学箕 〔宋代〕
规模应甲刹,殿阁拥金仙。
岁歉炊烟绝,城低野色连。
客僧皆散去,主者独安眠。
成毁难逃数,山门八百年。
这座寺庙的规模应当是个大刹,殿阁高耸,仿佛拥抱着金色的仙人。
今年的歉收使得炊烟不再升起,城市的低矮与田野的颜色连成一片。
来访的僧侣们都已散去,寺中主僧独自安然入眠。
成败与毁灭是难以逃避的命运,这座山门已屹立了八百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和僧侣的生活,反映了佛教文化中的因果法则和人对命运的感悟。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常常带有哲理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歉收的年代写就,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的动荡,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大能仁寺》是一首反映佛教思想的诗作,透过对寺庙景色和僧侣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首联“规模应甲刹,殿阁拥金仙”用雄伟的描写开篇,展示了寺庙的壮丽,仿佛金色仙人栖息于此,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接下来的“岁歉炊烟绝,城低野色连”则转向世俗的苦难,描绘了一个因歉收而显得萧条的景象,炊烟消失,城市和田野的颜色交融,暗示着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客僧皆散去,主者独安眠”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安宁,尽管外界动荡不安,主僧却可以安然入睡,体现了佛教中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最后两句“成毁难逃数,山门八百年”则将主题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成败与毁灭是生命的必然,山门屹立了八百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佛教文化的持久。整首诗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邃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探讨了人类对命运的认识与接受,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无论外界的变化如何,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索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规模应甲刹”中的“甲”字最接近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岁歉”最直接的意思是?
诗中“客僧皆散去”表达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古代诗人对时光流逝与命运无常的共同感悟。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