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39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诗人感叹高人已经与世长辞,而他在绝壁之上砍伐杂草,十年来未曾下山,旧日的道路被荆棘所掩埋。出门时,他犹豫不决,脚步触碰到崩落的石头,下临千仞的悬崖,面临着危险的深渊。周围弥漫着腥风,涛声轰鸣,石头发出咯吱的声音。如果失去力量,一旦跌落,那将无从挽救。与其如此,不如安静地待在身躯之中,享受猿鹤相伴的时光。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和哲思,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省思。林景熙的生活背景多为隐居状态,这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后,反映了他对高人谢世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深山中的孤独与无奈。他的隐居生活使他对世俗纷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寄四明陈楙阳》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诗开篇即以“高人谢世纷”引出主题,揭示出一种对高人去世的惋惜,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哀悼,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在绝壁之上,十年未下山,描绘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徘徊。
通过“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威严与自身的渺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面对自然险恶的无力感。最后一句“猿鹤与朝夕”,则是对隐者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极具张力,而且在情感上也十分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整首诗以隐喻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自然的力量,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对大自然深邃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权贵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士兵
“十年不下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想回家
B. 长期的孤独
C. 对城市的向往
D. 对山的热爱
诗中的“千仞渊”象征着?
A. 丰富的资源
B. 人生的险境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林景熙的《寄四明陈楙阳》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然的敬畏,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赞美。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