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31
牧童
作者: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牧童的生活画面:草地延绵,铺展六七里,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笛音。牧童傍晚归来,吃饱了饭,太阳落山后,他仍然穿着蓑衣,躺在明亮的月光下。
作者介绍:
吕岩,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常以自然和田园生活为题材,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田园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农村生产生活景象生动而富有活力,诗人通过描写牧童的日常生活,表达对自由自在、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牧童》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牧童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乐趣和宁静。全诗结构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以深刻的田园情怀。开头两句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草原图景,草地的延展和微风中的笛声交织出一种和谐的乡村景象,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牧童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归来后的饱饭,暗示着辛勤的劳动带来的满足感,而“蓑衣卧月明”的画面则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也能带来无尽的快乐与满足。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揭示出一种回归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的是:
A. 草原的广阔
B. 河流的蜿蜒
C. 山峰的高耸
D. 城市的喧嚣
牧童在黄昏后做什么?
A. 继续放羊
B. 吃饱饭后躺下
C. 回家赶集
D. 钓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吕岩的《牧童》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多体现了山水之美,而吕岩则偏重于生活的平淡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