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2:58
入秭归界
——范成大
山根系马得浆家,
深入穷乡事可嗟。
蚯蚓祟人能作瘴,
茱萸随俗强煎茶。
幽禽不见但闻语,
野草无名都著花。
窈窕崎岖殊未艾,
去程方始问三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所见的山水风景和乡村生活。诗人骑马来到山脚,感叹乡村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蚯蚓会传染疾病,盛行的茱萸茶是为了抵御瘴气。幽静的鸟儿只闻其声,见不到它们的身影,满地的野草不知名,却开满了花。道路崎岖而未见尽头,离开的时候,才开始询问三巴的方向。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
《入秭归界》创作于诗人归乡的途中,描绘了他对乡村风景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情景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以及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归乡路上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以“山根系马得浆家”引入,描绘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深入穷乡事可嗟”,表达了对偏远乡村生活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乡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交织。
“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随俗强煎茶”则反映了乡村的环境问题和人们的生存智慧,表现了人们与自然的斗争和适应。诗中“幽禽不见但闻语”,用听觉描写代替视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神秘感,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生活的哲思,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与思考。在结尾“去程方始问三巴”中,诗人以“问”为结,似乎在引导读者对人生旅途的思索。整首诗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感慨。
诗中的“茱萸”主要用于:
A. 煮茶
B. 观赏
C. 医疗
“幽禽不见但闻语”中的“幽禽”指:
A. 显眼的鸟
B. 难以见到的鸟
C. 大声叫的鸟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乡村生活的艰辛
B. 对未来的迷茫
C. 自然与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