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7:09
送王教授之官临邛
魏了翁 〔宋代〕
剩喜人从义理趋,却忧末羽堕浮虚。
未通经术先谈传,只送人言不识渠。
偶向檐头觅桃李,径从纸上索鸢鱼。
君今去主师儒席,后倦先传谨在初。
我本欢喜你从义理的道路而来,但又忧虑你若沉迷于浮华的事物。
你在未懂得经术之前就开始谈论传承,只是在送别时说一些不知所向的话。
偶尔在屋檐下寻找桃李,直从书本中寻找鸢鱼。
你如今将去担任儒学的讲席,未来倦怠后再传授知识要谨慎开始。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德润,号琬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且常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魏了翁送别王教授之际,诗人对王教授的前途有着深切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浮华的忧虑,表现了他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
《送王教授之官临邛》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朋友未来的期许和对学术的深思。首句“剩喜人从义理趋”,表达了对王教授选择义理之路的喜悦,这不仅是对王教授的赞赏,也是对其志向的认可。然而,接下来的“却忧末羽堕浮虚”,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担忧,似乎在告诫王教授要警惕浮华的诱惑,不要迷失在表面的繁华之中。
诗中提到的“未通经术先谈传”,更是对当下学术界浮躁风气的批判。诗人希望王教授在学术上应扎实基础,深入研究,而非急于传授。接下来的意象“偶向檐头觅桃李,径从纸上索鸢鱼”,则描绘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追寻,既有对桃李满天下的期待,也有对书中知识的渴望。
最后两句“君今去主师儒席,后倦先传谨在初”,则是对王教授未来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在担任儒学讲席后能够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传承知识的重任在于扎实的开端。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学术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深入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怀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义理”指的是什么?
“未通经术先谈传”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桃李”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送王教授之官临邛》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