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06
作者: 黄侃 〔近代〕
怯露疏萤,暗飞微鉴罗帷薄。孤眠难着。况是遥砧恶。几夜西风,万态皆萧索。愁难却。不堪摇落。秋应怜人弱。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微弱的露珠和稀疏的萤火虫在薄帷帐中暗暗飞舞。独自一人难以入眠,何况遥远的砧声更显得凄凉。经过几夜的西风,万物都显得萧索,忧愁难以排解,令人难以承受,秋天似乎更令人怜惜那些软弱的人。
作者介绍: 黄侃(1885年-1936年),字逸樵,号梅渔,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曾任教于多所大学。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互交织,黄侃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
《点绛唇》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和内心的忧愁。词中“怯露疏萤”一句,生动刻画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透过微弱的萤火虫,映射出内心的脆弱和对温暖的渴望。孤眠难着,表达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况是遥砧恶”,遥远的砧声让人感到更加孤单和凄凉,仿佛在提醒着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几夜西风,万态皆萧索”,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情,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忧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展现了孤独、惆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最后一句“秋应怜人弱”,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一种对社会弱者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夜晚孤独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关怀。诗中不仅有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映射出社会中弱者的生存状态,展示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意识。
诗中“怯露疏萤”表达了什么情感?
“遥砧恶”中的“遥”指的是什么?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