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鹊桥仙·一竿风月

《鹊桥仙·一竿风月》

时间: 2025-05-04 03:20:32

诗句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32

原文展示: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白话文翻译:

一根竹竿下的风月,一件蓑衣下的烟雨,我的家在钓台的西边居住。
卖鱼的人害怕靠近城门,更何况要深入红尘的世界呢?
潮水上涨时我划着船,潮水平静时我把船系好,潮水退去时我高歌归去。
当世人错把我比作严光,我却只是一个无名的渔夫。


注释:

  • 一竿风月:一根竹竿,象征渔夫的生活与自然相伴。
  • 一蓑烟雨:蓑衣是渔夫的衣服,烟雨指的是细雨,二者结合描绘了渔夫在雨中的生活。
  • 钓台:钓鱼的地方,指作者的家。
  • 红尘:指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描绘了渔夫根据潮水的变化而采取的不同活动。

典故解析:

  • 严光:指的是东汉的严光,因其渔父身份而被赞美。诗人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的自谦,强调自己的无名和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志士。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情真意切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鹊桥仙·一竿风月》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红尘名利的厌倦,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首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渔夫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接下来的“家在钓台西住”,则将这种生活具象化,突显了诗人的归属感与生活的真实。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一句,表现出渔夫对繁华世界的疏离与不屑,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矛盾。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三句,通过描写潮水的变化,表现了渔夫生活的节奏感和自由自在的心境,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归归去去的哲理。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则是自谦之辞,诗人以渔父自居,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渔夫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洁的情操与卓然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竿风月:以渔竿比喻生活中的清幽与宁静。
  2. 一蓑烟雨:蓑衣是渔夫的标志,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 家在钓台西住:明确了诗人的居住地,表现出对家乡的依恋。
  4. 卖鱼生怕近城门:渔夫对城市喧嚣的恐惧。
  5. 况肯到红尘深处:进一步强调对世俗世界的排斥。
  6. 潮生理棹:描绘渔夫与潮水的互动。
  7. 潮平系缆:在宁静中安放自己的心灵。
  8. 潮落浩歌归去:在潮水退去时,心灵归于自由。
  9. 时人错把比严光:自谦之辞,表明不愿被世人过度评价。
  10. 我自是无名渔父:强调自己的真实身份,表明对名利的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竿风月”将风月比作渔竿,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 拟人:潮水的变化仿佛与渔夫的生活息息相关,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 对仗:如“潮生理棹,潮平系缆”,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蓑衣:代表渔夫的身份与生活。
  • 钓台:家乡的隐喻,表现对故土的眷恋。
  • 潮水:象征生命的起伏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竿风月”中的“竿”指的是什么?
    A. 竹竿
    B. 钓竿
    C. 渔竿
    D. 船桨

  2. 诗中提到的“红尘”是指什么?
    A. 自然世界
    B. 世俗生活
    C. 诗人内心
    D. 渔夫的家

  3. 作者在诗中自谦为“无名渔父”,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描绘了隐逸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但陆游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惨命运展现了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哀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喜仲春有闰 林钦之主簿挽章 林和叔山园九咏·安坻 有感 寄方叔 涧上 仰和令制腊中三白 心迹 访约斋三绝 声声慢 岩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吠影吠声 纨扇之捐 矜饬 也似 瘠义肥辞 黑字旁的字 一山不藏二虎 四字头的字 气字旁的字 包含都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宅气 无功而禄 零逋 罄笔难书 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