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32
原文展示: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白话文翻译:
一根竹竿下的风月,一件蓑衣下的烟雨,我的家在钓台的西边居住。
卖鱼的人害怕靠近城门,更何况要深入红尘的世界呢?
潮水上涨时我划着船,潮水平静时我把船系好,潮水退去时我高歌归去。
当世人错把我比作严光,我却只是一个无名的渔夫。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志士。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情真意切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鹊桥仙·一竿风月》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红尘名利的厌倦,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首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渔夫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接下来的“家在钓台西住”,则将这种生活具象化,突显了诗人的归属感与生活的真实。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一句,表现出渔夫对繁华世界的疏离与不屑,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矛盾。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三句,通过描写潮水的变化,表现了渔夫生活的节奏感和自由自在的心境,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归归去去的哲理。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则是自谦之辞,诗人以渔父自居,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渔夫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洁的情操与卓然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一竿风月”中的“竿”指的是什么?
A. 竹竿
B. 钓竿
C. 渔竿
D. 船桨
诗中提到的“红尘”是指什么?
A. 自然世界
B. 世俗生活
C. 诗人内心
D. 渔夫的家
作者在诗中自谦为“无名渔父”,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描绘了隐逸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但陆游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惨命运展现了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哀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