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时间: 2025-04-26 18:56:03

诗句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6:03

原文展示: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白话文翻译:

白发的将军依旧威武壮健,昨夜从西京传来捷报。
胡人敢于为自己的未来做千年的打算,然而天意又怎么会在一天之内改变呢?
历代圣贤的仁德如同春雨滋润万物,而中兴之时的赦令如同疾风和雷霆。
不禁想到寒食节的朝陵使者,驿路上的梨花开遍了每一个角落。

注释:

  • 白发将军:指年长的将领,虽年老但依然勇武。
  • 捷书:胜利的消息。
  •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等),通常与宋朝对立。
  • 千年计:长远的计划。
  • 天意:天命,指自然或命运的安排。
  • 列圣:指历史上有德行的圣人。
  • 仁恩深雨露:比喻统治者的恩泽如春雨滋润万物。
  • 中兴:指国家的复兴或重新振作。
  • 寒食:指寒食节,为祭祖之日,祭祀时禁止生火。
  • 朝陵使:指前往皇家陵墓的使者。
  • 驿路梨花:指驿道两旁的梨花盛开,象征春天的美好和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野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陆游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陆游怀着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及对现实的敏锐感知,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诗人通过描述白发将军的壮健形象,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凸显了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无畏精神。捷书的到来,象征着胜利的曙光,给予人们信心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胡儿敢作千年计”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敌人长远计划的嘲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复兴信心的坚定。诗中“天意宁知一日回”的疑问,不仅显示了历史的不可预知,也暗示了人们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梨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暗示着国家复兴的美好前景。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是陆游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历史、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将军亦壮哉:描绘了一位年长的将军,尽管白发苍苍,依旧显得威武。
  2. 西京昨夜捷书来:传达了战斗胜利的消息,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3. 胡儿敢作千年计:指北方敌人自信地制定长远计划,表现出敌人的气焰。
  4. 天意宁知一日回:表达对天命的思考,强调历史的不可预测性。
  5. 列圣仁恩深雨露:说明圣人的仁德如同春雨,滋润着百姓。
  6. 中兴赦令疾风雷:中兴之际,赦令如同雷霆万钧,迅速而有力。
  7. 悬知寒食朝陵使:引出寒食节的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历史的追忆。
  8. 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以美丽的梨花象征希望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仁恩比作春雨,形象地表现了统治者的恩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增加了韵律感和美感。
  • 夸张:将将军的壮健与胡子的长远计划进行对比,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国家复兴与个人英雄主义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敌人傲慢无知的讽刺,以及对未来重建的渴望与期待。诗歌情感激昂,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 白发将军:象征着经验与勇气。
  • 捷书:象征着胜利与希望。
  • 胡儿:象征着外敌的威胁。
  • 梨花: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和平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将军”指的是谁? A. 年轻的士兵
    B. 年长的将领
    C. 普通百姓
    D. 皇帝

  2. “天意宁知一日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
    B. 历史的不可预测性
    C. 宇宙
    D. 个人命运

  3. 诗中提到的“驿路梨花”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绝望
    C. 希望与新生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前者通过将军的形象与捷书的到来表达对国家的希望,后者则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体现对时局的忧虑。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诗选》
  • 相关文献及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古筑城曲四首 其三 秋夜即事 山寺 郭氏山林十六咏 其五 倾月 东偏纸阁初成 偶得双鲫 晚春 春尽记可喜数事 饮罢寺门独立有感 晓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蠖的成语 荡的笔顺怎么写?这份荡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包含倍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鸟澜 阒沈 计不返顾 黑字旁的字 卜夜卜昼 木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_木字加偏旁汉字详解 代表顺利的字有哪些_吉祥字大全及寓意解析 拿刀弄杖 乛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危笃 行隶 仰人眉睫 首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三撇旁汉字大全_带三撇的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