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1:31
只道今春不肯晴,
已晴谁遣不郊行。
忍违花底提壶语,
不虑屋头鸠妇鸣。
我只以为今年春天不肯放晴,
可等到晴天又有谁能不去郊外游玩呢?
我在花下忍不住提壶与朋友交谈,
却不去在意屋里的鸠鸟在鸣叫。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和鸠鸟的意象,反映了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享受。鸠鸟在古代文学中常寓意着家庭和睦,但在此处似乎成为了作者思绪中的一种干扰。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及与友人相聚的渴望。在经历了一段阴雨天气后,春天终于放晴,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外出游玩,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本诗通过简单的四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两句,作者用“只道今春不肯晴”来表达对春天的无奈和期待,暗含着对阳光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已晴谁遣不郊行”,不仅表明了天气转好,更传达出一种心中涌动的游玩冲动,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则通过“忍违花底提壶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花丛下畅谈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春日美好时光的享受,也是对友情的珍视。而最后一句“不虑屋头鸠妇鸣”,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淡然,体现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从容与洒脱,既有对春日的欢愉,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漠然。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温暖愉悦的感觉,展示了诗人那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令人倍感亲切。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无奈
B. 渴望
C. 不在乎
D. 忽视
“忍违花底提壶语”中的“提壶”意指:
A. 炒菜
B. 赏花
C. 倾诉
D. 旅行
诗中提到的“鸠妇鸣”象征:
A. 家庭温暖
B. 竞争
C. 孤独
D. 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