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陵

《金陵》

时间: 2025-04-27 07:36:15

诗句

虎踞龙盘委薜萝,台城春雨长寒莎。

梁家不觉市朝改,萧寺祇闻钟磬多。

云树暮堤攒剑戟,风篁虚谷转笙歌。

须知王气随明主,不据金陵又若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15

原文展示

虎踞龙盘委薜萝,台城春雨长寒莎。
梁家不觉市朝改,萧寺祇闻钟磬多。
云树暮堤攒剑戟,风篁虚谷转笙歌。
须知王气随明主,不据金陵又若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诗的开头提到金陵地势险要如同虎踞龙盘,春雨中城市的草地显得寒冷而湿润。梁朝的繁华已经不再,寺庙中只听到钟声和磬声。傍晚时分,云树环绕着河堤,像剑戟般挺立,风中竹林传来悠扬的音乐。最后,诗人感慨,王气(即王权)只在明主的统治之下,不在金陵又能如何?

注释

  •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险要,金陵地理位置优越。
  • 委薜萝:形容自然景观的茂盛与倾斜。
  • 台城:指台城,古代金陵的城池。
  • 长寒莎:春雨过后,寒气袭人的草地。
  • 梁家:指梁朝,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 萧寺:指寺庙,环境清幽。
  • 钟磬:寺庙中用来报时的乐器。
  • 云树暮堤: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
  • 风篁虚谷:形容风吹竹林,传出悠扬的音乐。
  • 王气:指统治者的威望和权力。

典故解析

  • 金陵:古代南京,曾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 梁家:指南朝梁,强调历史的变迁与衰落。
  • 明主:指有能力的统治者,象征着国家的兴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诗风兼具清新和沉稳,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金陵,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多个王朝的都城,经历了兴衰变化。作者可能在游览金陵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和现实的沧桑,因而写下了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金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金陵这座城市的历史辉煌与现实的淡然。首句以“虎踞龙盘”开篇,形象地展示了金陵的地理优势,既是对城市的赞美,也是对其曾经繁华的回忆。接下来的“春雨长寒莎”则将自然景色与城市的寒冷气氛相结合,透露出一丝忧伤的情绪。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梁家不觉市朝改”,说明历史的变迁让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表达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萧寺钟声的描写,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似乎在提醒人们对历史的沉思。

最后,诗句“须知王气随明主,不据金陵又若何”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作者通过对金陵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统治者明智与否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有能力的领导者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使其不仅是一幅自然风景画,更是一篇历史哲学的深邃论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踞龙盘委薜萝:描写金陵的地形及自然景观,暗示其地势险要。
  • 台城春雨长寒莎:描绘春天的细雨和寒凉的气候,渲染环境的凄凉。
  • 梁家不觉市朝改:感叹历史的变迁,昔日繁华已不再。
  • 萧寺祇闻钟磬多:表现寺庙的宁静和历史的沉重。
  • 云树暮堤攒剑戟:描绘晚霞中的树木,形象而生动。
  • 风篁虚谷转笙歌:描绘风中的竹林,传递出一种乐音的轻快感。
  • 须知王气随明主:揭示了政治权力的关键所在。
  • 不据金陵又若何:强调金陵虽美,但若无明主,终将失去光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踞龙盘”比喻金陵的地理形势。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有助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金陵的描绘,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强调了有明主的重要性,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踞龙盘:象征地势的雄伟与险要。
  • 春雨:象征生命与凋零的交替。
  • 萧寺: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宁静。
  • 云树: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笙歌:象征乐音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虎踞龙盘”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金陵的地理位置
    B. 春天的雨水
    C. 寺庙的环境

  2. “须知王气随明主”表达了什么思想? A. 风景的美丽
    B. 历史的变迁
    C. 统治者的重要性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明主的缺失
    C. 金陵的历史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相比,《金陵》更加注重历史的感慨与地理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关注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两首诗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代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和严倅二秦同集席上赋) 垂丝钓(戊戌迓客。自入淮南,多所感怆作) 祝英台(成都牡丹会) 汉宫春(和辛幼安秋风亭韵,癸亥中秋前二日) 汉宫春(乙未正月和李汉老韵,简严子文) 梅弄影 西江月 西江月 菩萨蛮(次朱都大韵送王漕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债累累 双人旁的字 出榜安民 察书 快手 镇常 田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风雨凄凄 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不胜杯杓 秘本 私字儿的字 联华 恩同父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