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梅花引

《梅花引》

时间: 2025-08-01 16:55:52

诗句

对花时节不曾忺。

见花残。

任花残。

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

待眠。

未眠。

事万千。

也问天。

也恨天。

髻儿半偏。

绣裙儿、宽了还宽。

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

惟有月知君去处,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6:55:52

原文展示

梅花引
作者: 赵汝茪 〔宋代〕

对花时节不曾忺。见花残。任花残。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
待眠。未眠。事万千。也问天。也恨天。
髻儿半偏。绣裙儿宽了还宽。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
惟有月知君去处,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

白话文翻译

在花开之际,却没有心情欣赏。看到花已经凋零,任由它凋谢。在春寒中,小窗帘轻轻垂下。
题写在破碎的玉笺上的双喜鹊,香火渐冷,环绕在银屏周围,满是山水的影子。
等着入睡,却未能入眠,心中有千般琐事。既向天询问,又对天心生怨恨。
发髻微微偏斜,绣裙也渐渐宽松。我自备红毡,重又坐在温暖的金船上。
唯有月亮知道你的去向,今夜的月光照在秦楼上,不知是哪个房间。

注释

  • :心情愉快的意思,此处表示没有心情。
  • 约帘栊:指的是轻轻垂下的窗帘。
  • 双喜鹊:双喜鹊是喜庆的象征,常用于祝福。
  • 香烬冷:指香火已熄,气氛变得冷清。
  • 秦楼:古代的楼阁,常用来指代风雅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茪,字子华,号海若,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美,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梅花引》创作于宋代,社会上流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诗词常用于表达情感和寄托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抒发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梅花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凋零与对爱情的思念。开篇即以“对花时节不曾忺”引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花的淡漠,随着花朵的凋谢,诗人的内心也渐渐变得冷清。诗中多次提到“花残”、“香烬冷”,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自我反思,因“未眠”而思绪万千,既向天询问,又对天心生怨恨,表现出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一句“惟有月知君去处”将思念推向高潮,月亮成为唯一的知己,照亮了孤独的夜晚。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对花时节不曾忺”:在花开的季节,心中却没有愉悦的感觉。
  2. “见花残”:看到花已经凋零。
  3. “任花残”:任由花朵凋谢,表现出无奈。
  4. “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轻轻垂下的窗帘,感受到春天的寒意。
  5. “题破玉笺双喜鹊”:在破旧的玉笺上写下双喜鹊,象征着祝福。
  6. “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香火已熄,银屏周围满是山水的景象。
  7. “待眠。未眠”:等待入睡,然而却无法入眠。
  8. “事万千”:心中有千般琐事。
  9. “也问天。也恨天”:既向天询问,又对天心生怨恨。
  10. “髻儿半偏”:发髻微微偏斜。
  11. “绣裙儿宽了还宽”:绣裙渐渐宽松,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12. “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自备红毡,坐在温暖的金船上。
  13. “惟有月知君去处”:唯有月亮知道你的去向。
  14. “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今夜的月光照在秦楼上,不知道是哪个房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来比作知己,表现思念之情。
  • 拟人: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待眠。未眠。”形成对仗,增加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念,展现了在时间流逝中,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真挚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代表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成为沟通心灵的媒介。
  • 春寒:象征内心的冷清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对花时节不曾忺”中的“忺”意思是:
    A. 高兴
    B. 愉快
    C. 无奈
    D. 忧伤

  2. 诗中提到的“香烬冷”是指什么?
    A. 香火已熄
    B. 香味浓郁
    C. 烟雾缭绕
    D. 香气四溢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情感与思念之情。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月亮表达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梅花引》与《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性在春天的思念之情,但《梅花引》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如梦令》则在思念中带有更多的柔情与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赵汝茪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题关门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闻崔十二 江上阻风雨 题井陉双谿李道士所居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碛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生晚学 双绣 搽脂抹粉 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招理 口字旁的字 目不忍视 马卸 若不沙 矢字旁的字 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份额 优柔厌饫 真相大白 包含绍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