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戏题关门

《戏题关门》

时间: 2025-04-29 19:54:06

诗句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4:06

原文展示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来这里时只是一身朴素的衣服,离开时也是一身朴素的衣服。感到羞愧,不能面对关城的官吏,只好从旧路返回。

注释

  • 来亦一布衣:来这里时穿的是简单的布衣,表示身份低微。
  • 去亦一布衣:离开时仍然是布衣,强调没有改变,依旧贫穷。
  • 羞见关城吏:感到羞愧,不想让关城的官吏看到自己。
  • 还从旧路归:选择回到旧路,象征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青丘,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戏题关门》写于岑参任职边塞期间,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唐代,诗人通过简单的衣着,表达了对自我身份的清醒与自嘲。

诗歌鉴赏

《戏题关门》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岑参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诗句开头以“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开篇,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自身贫穷的自嘲,更是对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在唐代,衣着往往象征着身份与地位,而诗人以朴素的布衣自居,表现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羞见关城吏”一句,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与排斥,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关城的官吏象征着官场的权势与腐败,诗人不愿面对这种现实,选择隐退,显示了他对自由、真实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却富有深意,情感上真挚而又深沉,展示了岑参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亦一布衣:暗示诗人出身贫贱,来关城时没有依靠与资本。
  2. 去亦一布衣:强调即使离开,身份未变,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
  3. 羞见关城吏:表达了对官吏的鄙视,以及对自身贫困的羞愧感。
  4. 还从旧路归:选择回归旧路,象征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来”与“去”的对比,突显了身份的恒定与无奈。
  • 拟人:将情感寄托于“关城吏”,使其成为诗人心中压抑与羞愧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身份与地位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引,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衣:象征贫贱与平民身份,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关城:象征官场与权力,代表着压迫与束缚。
  • 旧路:象征着过去的生活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布衣”指的是什么?
    A. 富裕的衣服
    B. 贫穷的衣服
    C. 官员的制服
    D. 战士的铠甲

  2.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愧?
    A. 因为他没有财富
    B. 因为他不想见官吏
    C. 因为他失去了朋友
    D. 因为他没有成就

  3. “还从旧路归”可以理解为:
    A. 追求新的生活
    B. 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C. 返回故乡
    D. 寻找新的出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感。
  • 李白《将进酒》:展现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均展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但岑参更多地反映个人的身份感受,而王之涣则更加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岑参诗歌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已凉 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偶见 宫词 初赴期集 惆怅 无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夏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分鞋破镜 赛金花 哑然大笑 见噎废食 乛字旁的字 八面张罗 包含袒的成语 愁眉啼妆 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穹 魚字旁的字 逸句 采字头的字 陈郎 隶字旁的字 国士无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