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50
送谈命曾南翔二首
作者:杨万里
今年见说也无锥,
政坐谈天泄密机。
举世近来憎直语,
贵人剩许未为痴。
今年听说没有锥子,
只是在谈天说地泄露秘密。
最近全世界都厌恶直言,
贵人们似乎更愿意沉迷于愚蠢的玩笑。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生于江西,杨万里曾任职官员,因而其诗作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情世态。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的表达,强调诗的情感与意境。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直言不讳的态度。由于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许多人对真相的说出持有畏惧和厌恶的态度,诗人对此表示了深刻的思考与反省。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反映了人们对直言不讳的态度变化。开头“今年见说也无锥”,用“锥”作为比喻,强调直言的缺失,暗示社会对真实言语的压制。接着“政坐谈天泄密机”,让人想到在权力面前,真相往往被忽略,甚至在闲谈中也可能泄露秘密,反映出一种讽刺的意味。
全诗以“举世近来憎直语”作为转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直言的普遍厌恶,表现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贵人剩许未为痴”,则进一步指出,社会的权贵反而更加沉迷于表面的玩笑与虚假之中,失去了对真实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批判意识。在艺术表现上,杨万里的用词恰到好处,意象生动,展现了他高超的诗歌技巧。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尤其是对直言不讳的贬低和对真实言语的压制。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对真相的追求与对虚假的厌倦,唤起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中“锥”象征什么?
A. 凶器
B. 直言
C. 权力
D. 时光
诗人对“贵人”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讽刺
C. 愤怒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泄密机”与什么有关?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