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游古意韵

《和游古意韵》

时间: 2025-07-28 17:12:28

诗句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

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12:28

原文展示:

和游古意韵 谢枋得 〔宋代〕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 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

白话文翻译:

死亡对于程婴来说并不难理解,十年后死去也不算错。 文辞未必能改变秦国的外甥,敲打和朴素只能抱住皇帝的衣裳。 没有志向何必为庙中的黍米悲伤,得到仁义更不会去吃山中的薇菜。 作为儒生感到愧对一个仆人,怎能忍心对着夕阳表达忠诚。

注释:

  • 死易程婴:程婴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忠于晋国而自杀。这里指死亡对于程婴来说并不难理解。
  • 十年死后未为非:指程婴死后十年,他的行为仍然被认为是正确的。
  • 文辞未必改秦甥:文辞可能无法改变秦国的外甥(指秦国的政策或态度)。
  • 敲朴徒能抱御衣:敲打和朴素的行为只能抱住皇帝的衣裳,意指这些行为无法真正影响皇帝。
  • 无志何劳悲庙黍:没有志向的人何必为庙中的黍米悲伤。
  • 得仁更不食山薇:得到仁义的人更不会去吃山中的薇菜,意指有仁义的人不会因为贫困而改变原则。
  • 儒冠有愧一厮养:作为儒生感到愧对一个仆人,意指儒生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
  • 何忍葵心对落晖:怎能忍心对着夕阳表达忠诚,意指在夕阳下表达忠诚显得无奈和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实,号鹤山,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忠君爱国之情,风格沉郁顿挫。这首诗是他在南宋灭亡后,感慨时局,表达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宋灭亡后,谢枋得感慨时局,表达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诗中通过程婴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程婴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理解和坚持,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改变。“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文辞和行为都无法改变现状。“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强调了有志向和仁义的重要性,不会因为贫困而改变原则。最后两句“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为儒生的愧疚和对忠诚的无奈表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通过程婴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的理解和坚持,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改变。
  2. “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文辞和行为都无法改变现状。
  3.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强调了有志向和仁义的重要性,不会因为贫困而改变原则。
  4. “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为儒生的愧疚和对忠诚的无奈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文辞未必改秦甥”中的“文辞”比喻为改变现状的努力。
  • 对仗:“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中的“死易”与“十年死后”形成对仗。
  • 拟人:“敲朴徒能抱御衣”中的“敲朴”拟人化为无法真正影响皇帝的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即使在面对死亡和现实的无奈时也不改变。诗中通过程婴的典故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程婴:忠诚的象征。
  • 文辞:改变现状的努力。
  • 敲朴:无法真正影响皇帝的行为。
  • 庙黍:没有志向的人的悲伤。
  • 山薇:贫困中的坚持。
  • 儒冠:儒生的身份。
  • 葵心:忠诚的表达。
  • 落晖:无奈和悲凉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死易程婴岂不知”中的“程婴”是指: A.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B. 秦国的外甥 C. 南宋的诗人 D. 南宋的皇帝

  2. 诗中“文辞未必改秦甥”中的“秦甥”是指: A. 秦国的外甥 B. 秦国的政策 C. 秦国的文化 D. 秦国的皇帝

  3. 诗中“无志何劳悲庙黍”中的“庙黍”是指: A. 庙中的黍米 B. 庙中的祭祀 C. 庙中的神像 D. 庙中的僧人

  4. 诗中“得仁更不食山薇”中的“山薇”是指: A. 山中的薇菜 B. 山中的野兽 C. 山中的风景 D. 山中的隐士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无奈。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守。

诗词对比:

  • 谢枋得《和游古意韵》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无奈,但谢枋得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忠诚的理解和坚持,而文天祥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枋得的《和游古意韵》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成名后作 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 江陵府初试澄心如水 题甘露寺 汉堤诗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 和主司王起(一作奉和主司王仆射答周侍郎贺放榜作) 木笔花 金钱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怡颜悦色 長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亲离众叛 喧哄 骄丁 闸牌子 包含畋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包含扣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彻头彻尾 世殊时异 无端生事 首当其冲 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郁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