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两同心 有梦

《两同心 有梦》

时间: 2025-04-27 12:13:03

诗句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

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

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

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

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3:03

原文展示: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来到扬州,仍然是在南浦。绮丽的衣裳如梦中的锦缎,似尘埃般轻薄,香车宝马不知道驶向何方。碧绿的烟雾笼罩着十里隋堤,漫天飞舞的柳絮令人迷茫。举目远望,心神俱散,肠断欲绝,春光如此美好。琼花的信息竟已飘零,荒废的台榭古园春天已经没有主人。想念那莺歌花舞,十二楼前,迷离的烟雨中。

注释:

  • 扬州:古代著名的城市,以美丽的风景和繁华的市井著称。
  • 南浦:指扬州的南边水域,常作为诗文中美丽景致的象征。
  • 绮罗:指华丽的丝织品,这里形容衣物的美丽。
  • 香车宝马:形容豪华的车马,象征富贵。
  • 翠烟笼:形容青色烟雾笼罩,创造出朦胧的氛围。
  • 飞絮:指春天飘散的柳絮,常用来表达春天的美丽和惆怅。
  • 琼花:比喻梅花,象征高洁、孤傲的品格。
  • 迷离烟雨:形容烟雾缭绕中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完淳(1620年-1646年),字季常,号剑泉,晚号千峰,明末诗人,因其反清复明的思想而被后人所铭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作者怀着对家国的无限忧虑,借助对扬州美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惆怅与不安。诗中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蕴含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

诗歌鉴赏:

《两同心 有梦》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梦到扬州”的意象,引入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扬州的美景历来为文人所称道,诗中描绘的“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等,展现了当时繁华的生活画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而“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则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气氛,诗人似乎在这样的景致中迷失了自我,产生了“举目魂消肠断”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转变,恰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苦痛。

随着诗的深入,琼花的飘零象征着春天的无情和失落,荒台古苑的“春无主”更是加重了这份惆怅。末尾“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尽管现实依旧令人失望,但内心深处的那份向往与追求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动荡与社会的变化,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在梦中回到了美丽的扬州,仍然是那片南浦水域。
  2. 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华美的衣服像梦中的锦缎一般轻薄,豪华的车马不知驶向何方。
  3. 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青翠的烟雾笼罩着十里隋堤,漫天的飞絮增添了迷茫的感觉。
  4.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抬头望去,心神散去,肠断欲绝,春光如此美丽却令人心痛。
  5. 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琼花的消息已飘零,荒废的古苑春天没有主人。
  6. 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怀念莺歌花舞,十二楼前的迷离烟雨。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绮罗如梦锦如尘”是比喻,增强了视觉的美感;“翠烟笼”则是拟人,给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扬州:象征繁华与美好。
  • 南浦:代表温柔的水边景致。
  • 绮罗:象征美丽的衣物与生活。
  • 香车宝马:象征富贵和奢华。
  • 飞絮:春天的象征,带来惆怅的情绪。
  • 琼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 A) 北京
    • B) 扬州
    • C) 杭州
  2. 诗中描绘的豪华车马是什么?

    • A) 大众
    • B) 香车宝马
    • C) 竹筏
  3. “翠烟笼”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答案

  1. B) 扬州
  2. B) 香车宝马
  3. A) 绿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 夏完淳的《两同心 有梦》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但夏完淳更侧重于内心的惆怅与现实的失落,而李白则多了些豪情与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夏完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与社会变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罾鱼者 颂古六首 天津遇只都尉秉忠 种菊二首 其二 寄周吉卿 憩瑞安北湖诗三首 二十四日视帅印于 朱挥使昆仲南园八咏 其七 采莲舟 和张宾旸西畴汎舟韵二首 其一 静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明不暗 不甘寂寞 殊滋异味 戎戎 包含琨的词语有哪些 付之一炬 乛字旁的字 宧穾 同字框的字 幺字旁的字 征营 頁字旁的字 贪黠 马字旁的字 黯晦消沉 包含别的词语有哪些 燎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