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7:02
弱筱絓轻丝,尽日寒溪侧。
获少近知无,溪鱼皆尔识。
细弱的竹子像轻丝一样,整天在寒冷的溪边摇曳。
收获不多却能近距离知晓,溪流中的鱼皆已认得你。
诗中并没有直接提及的典故,但“溪鱼皆尔识”可以理解为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感。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而著称,常常融入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的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涯后的内心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罾鱼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弱筱絓轻丝”描绘竹子的柔弱,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尽日寒溪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最后两句则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获少近知无”表达了虽然收获不多,但却能和溪水中的鱼建立一种默契的联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生命的理解。诗中展现的恬淡心境,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句“弱筱絓轻丝”中的“絓”字意为:
A. 粗糙的
B. 细丝
C. 竹子
“寒溪”中的“寒”字主要表达了:
A. 温暖
B. 寒冷
C. 漂亮
诗人通过“溪鱼皆尔识”想表达什么?
A. 鱼很聪明
B. 人与自然的互动与理解
C. 鱼非常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而司马光的《罾鱼者》则通过渔获与溪水的互动,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