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8:34
阌乡县留题陶氏林亭
年来恩例得量移,只合高歌不合悲。 清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 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
近年来按照惯例得以调任,只应高歌而不应悲伤。 清长盈虚的道理存在于《易经》中,东南西北都有先师的教诲。 未曾抛弃官职终究妨碍了修道,偶尔见到林泉就写诗。 为何在阌乡停留了三天,吟咏之情难以拾起竹边的池塘。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作于他被贬后,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王禹偁因直言进谏被贬,此诗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以及对先贤教诲的怀念。
这首诗表达了王禹偁在被贬后的复杂情感。首联“年来恩例得量移,只合高歌不合悲”表明他虽然得以调任,但内心并不快乐,只能通过高歌来掩饰悲伤。颔联“清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则表达了他对《易经》哲理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敬仰。颈联“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揭示了他对官场的矛盾心理,既未完全放弃,又向往自然。尾联“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吟咏之情的难以割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表达了对先贤教诲的怀念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禹偁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喜爱 B. 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C. 对先贤的敬仰 D. 对《易经》的研究
诗中的“轩冕”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自然山水 C. 先贤教诲 D. 《易经》哲理
诗中的“林泉”象征什么? A. 官职 B. 自然山水 C. 先贤教诲 D. 《易经》哲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